殷铖君 素质不高、缺乏就业技能,是制约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大“瓶颈”,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解决好的一大“难题”。 不少地方的实践都已证明,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和农民群众的内在需要,通过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促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促脱贫,探索一条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从“输血”到“造血”的产业技术扶贫新路子,真正让农民群众获得一技之长,促其就业与增收,是根治贫困顽疾的良方。 但不得不说,传统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不少地方还是习惯于采取“念经式”教学,注重在课堂上学、书本上教,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培训内容脱离实际,撒“胡椒面”、下“毛毛雨”,教而不专、学非所需、听而无趣,农民往往“坐不住、听不懂、学不进、用不上”。如何让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更强?笔者建议,采取“打工式”培训。 “打工式”培训,即由农民自主选学参训专业,承办培训的部门、单位选择现场教学点,参训农民像打工实习一样,直接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老师手把手地教,学员面对面地学,迅速进入状态,有效解决问题。如,龙陵县黄氏蜂业有限公司的胡蜂养殖技术培训,采用的方式就是以现场教学、实际操作为主,一般3~7天即可学会。 “打工式”培训最接地气,这种培训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农民易于掌握接受,效果突出。同时,还要选好项目、建好基地,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老师讲课。这样,农民群众才会真正开眼界、树信心、强本领。 (作者单位:保山市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