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鹏 绿肥可以有效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削减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好处显而易见。但很多农民对于自主种植绿肥的积极性不高,原因就在于绿肥价值较为单一,或者说是人们目前认识到的、能开发的绿肥价值还比较低下。在绿色发展新理念下,单靠国家保障来维持绿肥产业发展并非最佳选择,还应着眼开发绿肥经济、科研等多元价值,不断向上下游延伸绿肥产业链,把绿肥产业打造成云南现代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记得上世纪90年代后期,笔者老家也曾掀起种植绿肥的热潮,山坡上、田地里绿油油的一片,很是赏心悦目。但没几年村民们就不再种植了,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当地农业部门不再免费提供种子,也不再派技术专家到田间指导种植;二是绿肥价值单一,农民种了绿肥,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农作物的种植。尽管绿肥能够改善土壤质量,但对于当时物质资源还比较贫乏的农村来说,因为要改善土壤而不种植经济作物显然不现实。这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冲突,也是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冲突。 进入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生态效益得到进一步重视。人们对于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认识不再只是从两者之中选其一,或者从同时拥有的角度把二者割裂开来,而是在一种更高的境界把二者融而为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这给人们提供了促进绿肥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当然,在开发绿肥经济价值上,我省目前还存在明显短板,功能性产品开发和市场培育尚处于萌芽阶段,深加工不足,产业链短小;尤其是在观念上,人们还停留在绿肥就只是肥料的层面,这限制了农民种植绿肥的积极性,也限制了绿肥产业多元化发展的空间。 因此,引导观念转变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发展绿肥产业不止能改善土壤、保护生态,还能走向市场、增加收入,这种理念应该逐步强化起来。当然,仅仅停留在理念上显然行不通,必须用好试点,增强示范带动效应。可选择绿肥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地方作为示范样板,大力开发“绿肥+绿色农产品”“绿肥+观光旅游”“绿肥+畜牧业”等产业模式,不断增加绿肥附加值。在示范推广和观念提升的共同推进下,相信绿肥产业的多元化价值会逐步释放出来,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又一个鲜活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