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学农的大学生农村留不住,这是我一直的困惑。”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不少农业院校的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而对于一些乡村地区来说,不少需要农业专业技能的岗位却等不到优秀的大学生。 农业院校毕业的大学生,并不必然要“上山下乡”,也可以在城市从事涉农领域的工作。但大量学农的大学生没有进入农村工作,留在城市也并不从事涉农领域工作,这是一种“双向浪费”。一方面,对这些大学生来说,是专业知识的浪费;另一方面,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没有大学生这支生力军的有效补给,也不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具体到涉农人才短缺的问题,原因也不少,如基层涉农单位用人体制机制不够畅通,农技人才职称晋升难、工资待遇不高等等。归根结底还是由于不够善待涉农人才,广阔的农村却让学农大学生感到难有用武之地,不能充分体现出他们的价值。 改变这一现状,让涉农人才能够充分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来,一方面需要提高涉农人才的待遇,畅通晋升渠道,让他们能够在农业工作中感受到职业尊严;另一方面国家与地方要做好统筹,重视农业院校与农村就业的关系,畅通两者之间的渠道,还要进一步重视农业院校发展,吸引优质师资和生源,为振兴农村提供源头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