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生态保护能量 《人民日报》: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曹园事件”中,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有关部门先后三次对违法占地建设下达行政处罚,虽然罚款交了,但责令拆除的违建依旧岿然不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没有强制执行权”;而申请强制执行时,也因为“无正当理由逾期”而不予受理。可见,“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失之于宽,监管失之于软,就守不好绿水青山、保不住美丽家园。各方都要担当起自己的责任,破除“一亩三分地”意识,互相协力而不是彼此卸力,才能让政策法规真正“长出牙齿”。此次事件表明,对具体责任人的处置固然重要,有关方面更应将此事作为制度完善、工作改进的契机。新时代展现新作为,我们才能激发出生态保护的新能量,让绿水青山承载起美丽中国的明天。 共享群众体育成果 《光明日报》:推动全民健身,体育场地设施是关键。如何既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加强体育场馆的管理,同时又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这需要各方面的研究和推动。学校方面需要制定和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相关规章制度,细化要求,明确学校方面的管理服务职责,也明确参加锻炼人员自身的义务和责任。相关人员在规定时间内登记入校,要讲究文明,避免不文明行为,爱护学校一草一木,维护学校的环境卫生和绿化。也可采取第三方管理模式,公办学校提供免费场地,设备损耗政府有适当补贴,同时采用外包经营模式,由专业人员管理,通过预约、收费等模式来保障秩序。人人共享体育,体育造福人人。各级政府部门当创新政策机制、加强管理,让全民健身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让全民共享群众体育发展成果。 本报记者 余国鹏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