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嘉 当前,大事小情要总结、日常工作要亮点、检查考核过于重“痕迹”等做法带来的唯材料之风,让基层既反感又无奈。笔者认为,减轻基层负担,狠刹唯材料之风是重要一环。 要克服“报喜瞒忧”的材料歪风。一些材料重成绩而轻问题,对上对外宣传“形势一片大好”,但对于存在问题却含含糊糊。这种避重就轻的“春秋笔法”,小了说是文风不实,大了说可以折射出一个地方、一个单位自信、担当和格局的问题。领导机关要带头狠刹这种歪风,鼓励提出问题、批评“没有问题”、帮助解决问题,让客观真实、“揭短亮丑”的文风成为常态,让材料真正做到服务于发展。 要杜绝“过度留痕”的材料歪风。上级检查过于看重“痕迹”,基层就以材料应付。上级认为,有了痕迹材料就可以“了解全局”,做到“赏罚有据”。基层有时也就“投其所好”,把“写了”当成“做了”,“足不出户”就把工作“落实”了。上下级之间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方便了检查,却耽误了事业。基层减负不是减责、减质,而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落实上;上级检查考核也应该更加科学和务实,多到一线、到群众当中了解工作情况,真正起到检查工作、促进工作的目的,推动形成重“实绩”不重“痕迹”的工作导向。 要警惕“虚谈废务”的材料歪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国赵括‘纸上谈兵’、两晋学士‘虚谈废务’的历史教训大家都要引为鉴戒。”高质量的文章可以反映出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对于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但把太多的心思和精力都用到“推材料”上,就有“稿”出形式主义的危险。因此,必须处理好“干好”和“写好”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决刹住“材料出政绩”“材料出荣誉”的唯材料之风。 (作者单位:楚雄彝族自治州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