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志娟 “你统计下那个数据”,“我不会用电子表格”;“你草拟下这个材料”,“我不会做材料”……这样的对话在机关单位时而有之。现实工作中,有的干部总是理直气壮地把“不会”挂在嘴上,用不会来推脱工作、推卸责任。 人无完人,工作中有不懂之处无可厚非。但面对新的工作、不熟悉的领域,总以“不会”作为挡箭牌,这不仅是能力问题,更是态度问题。说“不会”,其实是一种精神懈怠的表现,这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需要的昂扬之气格格不入,与我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背道而驰。《论语》记载,孔子的弟子冉求说:“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孔子回答:“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主要意思就是“如果真是力量不够,走到半路就会走不动,但很多人还没开始走就想停。” 说到底,常以“不会”为由推脱工作的干部就是缺乏见贤思齐的自觉,沉溺于放松带来的舒适安逸。一个地方或单位有这样的干部,往往就会消解正能量、滋生负能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作为新时代的干部,我们应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面对自己的能力短板,端正态度,甘当“小学生”,知耻而后勇。要通过多做事、多实践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努力实现由“不会”到“会”的转变,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