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润泉 当下有些干部风尘仆仆到基层督导工作,往往只是听一番工作汇报,再照本宣科地强调一番“要点”,最后以任务已完成的姿态空手而归,似乎此行目的就算是达成了。如此督导,既没有把上级的要求真正传达下去,也没有把基层真实情况搞准摸清,更谈不上帮助分析解决问题和困难,搞得基层浪费了时间精力,到头来却是“一脸懵”“两头空”“白陪同”。 开展督导的目的本是带去政策要求,向下传导压力,摸清搞准基层工作不足之处,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推进工作落实。但对一些干部来说,开展督导往往成了卸压卸责的“自我设计”和自我保护方式。如果上级有要求,就以督导来回应。工作越难、越重要,往往相关的督导队伍越庞大、频率越高。似乎过程走了、形式有了,最后无论结果如何都于己有利,也算是给工作责任拴了“保险”。这种重形式不重实效、重数量不重质量的督导,究其原因,根子还是在干部自身政绩观扭曲、为民情怀不足、担当精神缺失、形式主义附体。 干事创业一定要坚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开展督导作为各级干部开展工作的一种日常手段,能不能解决事业所需、基层所需、群众所需是评判工作成效的关键标准,也是考验干部是否真正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具体实践载体。各级干部要树牢干事创业首重落实落地,而不做表面文章的政绩观。在督导中练就“点穴”之功,多为基层发展精准把脉、问诊开方,理清思路抓落实,才能让督导产生实在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