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全面落实产假政策,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等积极措施,支持脱产照护婴幼儿的父母重返工作岗位。 虽然国家已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但并没有带动人口出生率的提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较2017年减少约200万人,为连续第二年下降,人口出生数量更是创下了自196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现在人们普遍不愿意生孩子,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是育儿成本太高,很多人养不起孩子,加上当今社会上幼托机构严重缺失,满足不了宝爸宝妈把孩子送进幼托机构的需求。 而某些用人单位为了追逐经济效益最大化,并不会对宝爸宝妈给予特殊照顾。多数企业不允许员工带着婴幼儿到单位上班,甚至有少数用人单位非常不近人情,连职工请假照看患病孩子都不允许。比如,今年年初,大连一位哺乳期妈妈在社交平台上吐槽,9个月大的孩子发烧42度,她向单位请事假遭到主管拒绝,要按旷工处理。如此残酷的职场现实,逼得许多宝妈只能放弃工作,自己在家照看孩子。 中央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鼓励用人单位灵活安排宝爸宝妈的工作时间。这显然有助于解决宝爸宝妈在工作与家庭之间的选择难题,实现工作家庭两不误。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鼓励用人单位灵活安排宝爸宝妈工作时间的关键问题是谁来埋单。对于用人单位而言,灵活安排宝爸宝妈工作时间,必定会加重人力成本和运营成本,特别是对于利润率本来就不高的民营企业、小型企业来说,如果同时有相当高比例的宝爸宝妈,可能会让企业不堪重负。 因此,要让用人单位有动力灵活安排宝爸宝妈工作时间,不能只是在口头上鼓励,应建立政府财政分担机制,即灵活安排宝爸宝妈产生的负担和成本不能全由用人单位独自埋单,而由政府分担一部分,以减轻用人单位的负担和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