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手艺人搭建发光的舞台 《人民日报》:在文创产业中,人是决定性因素。要围绕传统手工艺人的所思所想、所苦所乐、所作所为做更多精准服务工作,为他们搭建干事创业的宽广舞台。政府及相关部门不妨统筹社会力量,从职业教育角度多做一些人才储备工作、从营造氛围方面多做一些宣传推广工作、从政策引导方面多做一些扶持工作,都会对这一群体的成长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夯实了人才基础,再来谈行业健康发展,也就有了更多底气、更多自信。在发展传统手工艺渐成潮流之时,如何科学规划发展路径、合理把握发展节奏,还需仔细研判、精心统筹。唯有既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变化,又保持定力扶持有梦想的手艺人;既懂得营造氛围助推发展,又鼓励多出精品引领风尚,复兴传统手工艺才能从愿景成为现实,传统手工艺才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布置家庭作业要结合实际 《中国青年报》:学校给小学生布置“养蚕作业”而引发家长吐槽,已经不是一年半载的事了,早在2016年就有家长吐槽这件事情,但几年之后,要求孩子们课外“养蚕”的事情依旧在上演。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不折腾家长是教育最基本的良知。所以学校在布置这种作业之前,就应该预想到如此作业有可能沦为“家长作业”。平心而论,学校培养孩子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精神,是值得称道的事情,但是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想当然。其实,学校完全可以腾出一间教室专门供养蚕宝宝,让同学们集体饲养,共同观察,蚕宝宝的食物——桑叶,可以作为实验用品由学校提供。如此做法,一样能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细心观察的精神品质。让孩子们一起为蚕宝宝的生长发育而努力,还能培养孩子们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本报记者 余国鹏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