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茶志福 今日观察 住院部晒衣难、晒衣乱,令患者及家属很头疼,怎么办? 官渡区人民医院将患者及家属纳入到协商民主范围中,成立病友会,搭建议事平台,充分听取他们对医院管理及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协商设立晾衣角,解决了困扰大家的问题。 这是官渡区扩大基层民主参与面,实现协商民主由政治领域到社会领域、由精英协商到“精英+草根”协商拓展和延伸的一个缩影。为全面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工作,该区确定了太和街道、和平路社区、董北社区为基层协商民主试点单位,昆明市第九中学为学校基层协商民主试点单位,官渡区人民医院为医院基层协商民主试点单位,探索推进基层协商民主的创新实践。 这也是官渡区创新社会治理理念思路,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的一种探索和努力。该区坚持“一核多维、共建共享”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努力把官渡区建设成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把党组织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末梢 据官渡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一核多维、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模式,坚持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强化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积极构建全面覆盖的组织治理体系、满意高效的服务治理体系、群防群治的安全治理体系、和谐美丽的环境治理体系、积极向上的心理治理体系、自治规范的社区治理体系等多个维度共同推进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核”是关键,确保社会治理充分体现党的意志和要求;“多维”是途径,全方位多角度整体推进新时代官渡区社会治理;“共建”是基础,“共治”是方法,“共享”是目标。 到2020年,全面构建“一核多维、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的“四梁八柱”,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不断完善,初步实现社会治理结构合理化、治理方式科学化、治理过程民主化、治理能力显著增强,全区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到2025年,持续深化“一核多维、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全区各类基层组织网络更加细密,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群众诉求渠道更畅通、回应群众呼声更灵敏、提供服务管理更精准、开展群众工作更扎实、维护社会平安更有力、营造良好环境更有效,全区基本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到2035年,全面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区的现代社会治理体系,持续推出社会治理典型经验,实现社会治理系统化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现代化社会治理全省引领区。 “把党组织的服务管理触角延伸到社会治理的每个末梢,把党员组织起来、把群众动员起来、把社会组织发展起来,才能释放社会治理活力。”上述负责人说,该区以党建为引领,突出区域化组织融合,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截至目前,8个街道全覆盖成立了“党建联盟”,63个社区成立了“大党委”,并在居民区、楼栋建立党建联系点,推行机关和社区党组织“共建联评”制度,推动省、市、区机关、中小学、“两新”组织等各领域450余家党组织融入区域化党建。同时,推进“智慧”党建,开发出“找书记”功能,让每一名居民都可以成为“社区网格志愿者”,通过“随手拍”的方式随时随地将意见诉求一键上传,使诉求事项件件得到及时高效处置。 多维协同互动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何构建全面覆盖的组织治理体系?官渡区的做法是“党建带群建促社建”,要建设“枢纽型”群团组织,推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强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建设。 据官渡区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投资800余万元建立了全省首家“四级一体”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通过开展公益创投大赛、福彩助残等项目,激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活力。截至今年4月,全区已孵化培育城乡社区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53家,2个街道组建成立了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全区共购买社会组织专业服务项目97个,受益群众5万余人。 为构建满意高效的服务治理体系,该区着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化,建设服务型政府,逐步将可由社会组织承担的事务性管理工作、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分期分批以适当的方式转移给社会组织。同时,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在保障职工保障权益方面,该区积极推动解决困难职工和进城务工子女上学难问题,不断深化普惠帮扶工作,依法保障职工取得报酬、安全保护等权利。建成20个“职工驿站”,为户外工作者提供遮风避雨、急救护理的场所,并在昆明火车站、太和街道双龙桥社区、小板桥街道海云社区建成3个“工惠母婴空间”示范点。 在文化惠民、文化便民、文化利民方面,建成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各1个,街道文化站8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96个,并配齐配强社区文化专干,打通社区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坚持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推动服务方式由“政府配菜”向“居民点菜”转变,促进官渡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该区着力从提升全区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和水平、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预警应急机制、化解矛盾纠纷、强化治安防控体系、提高司法公信力上下功夫,构建群防群治的安全治理体系。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通过采取建立健全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做实人民调解“双对接”等6项措施,全力确保矛盾纠纷就地解决不上交。据官渡区委政法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强化人民调解与法律援助衔接,形成从受理矛盾到解决纠纷“一条龙”服务方式;扎实推进“一社区一法律服务员”工作,全面实现社区法律服务全覆盖;全国首家引入公证机构参与司法辅助事务,有效扩充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内涵;全省首创劳动争议案件裁审衔接,妥善化解劳资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用好解决问题的“方法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 构建和谐美丽的环境治理体系,要优化美化生态环境,加大对“黑臭水体”整治力度,打造环保执法最严城区;要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提升居民文明素质;要加快改善生活环境,打响垃圾分类治理攻坚战,加大拆除违法建筑力度,推广“红色物业”管理模式……构建积极向上的心理治理体系,要规范发展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完善心理疏导机制。构建自治规范的社区治理体系,要深化街道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社区居民自治,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 官渡区不仅明确了推进“一核多维、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举措,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即构建多元参与机制,推进治理社会化;构建依法治理机制,推进治理法治化;构建主责主业机制,推进治理专业化;构建大数据+机制,推进治理智能化,最终形成协同联动、运转高效、多方参与、综合提升的社会治理新机制。 “开展‘微权力’治理,就是推进治理法治化的一项关键举措。”官渡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以来,官渡区按照“规范微权力,预防微腐败,一社区一品牌”的工作理念,持续探索监管制约社区干部权力行使有效途径,共查处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28人,其中给予纪律处分19人。 下一步,官渡区将在全区8个街道96个社区分步推行“微权力”治理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启动“社区营造”计划,培育社会化、多元化的自治主体进社区,力争今年底完成3个街道“三社联动”指导中心及16个城市社区“三社联动”服务站建设工作,启动村改居社区“三社联动”服务站建设工作,明年全面完成街道“三社联动”指导中心及城市社区“三社联动”服务站的建设工作。打造一批“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示范点”,确保基层协商民主在各街道、各社区、各行业全面推开,进一步提高“一核多维 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水平。 官渡区委组织部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