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产权链条的保护网 《人民日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我国出台了若干知识产权政策文件,对知识产权保护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要建立覆盖整个知识产权链条的“保护网”,不仅需要法治助阵,也需要方方面面配合。首先,要加强版权文化宣传,发力普及正版,形成全社会尊重版权及认同其对社会发展贡献的共识。其次,要加强技术研发,升级设施设备,提高安全性能,阻断盗版渠道。再次,针对知识产权案件暴露出的问题和监管薄弱环节,既要充分运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提升新形势下发现、打击侵权盗版违法犯罪的整体效能,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和协同共治,探索建立正版全过程保护机制;同时,也应同各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充分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更好保护企业的原创权益,为中国创造保驾护航。 多管齐下消弭隐私恐慌 《中国青年报》:现实中,很多打着安防使用的相关摄像设备,实际上都用在了酒店客房、出租房等具有一定私密性的空间和场所。非法网站销售监听视器材的背后,还有一条贩卖偷拍视频的黑色产业链,这类行径操作门槛低,违法成本低,非法所得可观,这便是酒店偷拍事件频发的主因。这进一步明确了隐私恐慌疏解的现实迫切性。公众的隐私恐慌当消弥,这毋庸置疑。在这一既定目标下,所谓的整治就不能局限于单一路径,而是要多管齐下。相关监管部门要对酒店客房、出租屋等场所进行全方位的排查,要对相关设备以及偷拍视频的网络非法销售渠道,发现一个查处一个。在这一过程中,也需要相关单位和个人积极主动配合。说到底,要通过防范意识和严管行为,改变此类事件“追责易维权难”的尴尬状态,还公众一个安心。 本报记者 余国鹏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