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飞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在控制发文、精简会议和报表以及减少考核等方面进行规制,强调着力解决一些长期困扰基层的形式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轻负担。为基层减负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工作效率,使基层干部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具体工作之中,因此,要坚决防止在为基层减负的过程中出现新的形式主义。 《通知》印发以来,听到一些来自基层的声音:“文山会海”似乎没有明显减少,反而多出一些变相的负担,例如:关于减少召开会议的统计报表、关于减少文件发放数量的报告、关于开展基层减负的专项督察、关于召开基层减负的传达会议……如此“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减负”让基层苦不堪言。基层减负到底减什么、减哪些、怎样减,基层干部和群众有着最深切的体会,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要多听基层干部的真实想法,多听群众的议论评价,多聚焦现实问题的解决情况。 做好基层减负工作,形式主义这个“拦路虎”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且要坚决杜绝出现新的形式主义。一是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教育,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二是要强化宗旨意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破解形式主义。始终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自觉服务党的中心工作。三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做到重实际、看实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强调下级勇于担当的同时,多为下级着想。四是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明党的纪律和党的规矩,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监督,坚决铲除滋生形式主义的土壤。同时,进一步健全监督体系,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及时发现在基层减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线索,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用科学的方法来检验基层减负工作的成效。 做好基层减负工作,要抓住基层减负的关键,对准减负的焦距,找准减负的“穴位”,直击减负的要害,不能“走神”,更不能“散光”。必须深刻认识什么是形式主义,对标各地实际情况找出问题,以真实有效的工作实践来改进工作作风,突出基层减负工作实效。 (作者单位: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