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郭金灿) 组装、测试、包装……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一排排产品整齐摆放。在施甸县城易地扶贫小高层安置点“第一扶贫车间”,搬迁户们熟练地组装着耳机。 施甸县易地扶贫搬迁县城小高层安置点规划建设10幢890套安置房,规划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885户3804人,是保山市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随着搬迁户的入驻,为了解决搬迁户易地就业的问题,施甸县以“扶贫车间”为平台,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方便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扶贫车间(工厂),促进全县“无法离乡、无业可扶、难以脱贫”的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施甸县“第一扶贫车间”与保山大华海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主要从事耳机、电池、数据线、蓝牙音箱、蓝牙耳机、充电器等电子产品的生产,车间工人工资实行计件制,多劳多得。“我们车间可以容纳500名搬迁户就地务工就业,每个务工人员按照熟练程度,每个月可收入2000至4000元工资。”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还安排19名技术人员进驻“第一扶贫车间”,手把手地培训就业务工人员。 图为技术人员对工人进行岗前培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