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城乡发生了巨变,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取向、美学理念等等,亦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已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选择,我所认识的彝族女孩阿菊便是一个有主见的女生,从农村到城市,她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 彝族女孩阿菊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卫校医士班毕业的本科中专生。由于一出校门即碰上国家取消了大、中专毕业分配制,只好自己择业。 好在阿菊读书时勤奋好学,基本工扎实,为病人输液,很少出错,言谈举止极具亲和力,加上脚勤手快,于是顺其自然地进了一家名叫“群康”的私人诊所并很快成为业务骨干。 阿菊所在的诊所靠着诊疗费较低、服务态度好、治疗效果较佳三大优势,生意火爆。每天从早到晚,门庭若市。前来就诊者,站的、坐的、躺的,说的、笑的、哭的,前室、中室、后室,室室爆满。 能干的阿菊和她那些同样能干的小伙伴们,走路带风地奔忙于病人之间。这些美丽的白蝴蝶皆爱岗敬业,白衣白帽白口罩,精力充沛,眼睛水亮,脸色红润,飞到东,飞到西,手脚麻利,开柜、取药、拿盘、配针水,不锈钢医疗器械与玻璃瓶碰撞的声音、颗粒性很好的欢声笑语,脆脆的,很好听。这种轻松、快慰、和谐的气氛与各种好闻的中西药融合后,形成了一种有别于磕磕碰碰的单位及吵吵闹闹的家庭的特殊的氛围,在这炎热的夏季,让你感到凉凉的、爽爽的,让你释然,让你暂时忘却,让你乐意接受治疗。 皮肤微黑笑脸灿烂,一笑一嘴可爱的小白牙的彝女阿菊和她的小伙伴们,说笑间已将一次性输液的针头准确、利落地扎进你的脉管,简直不像是在治疗,倒像是在做艺术。渐渐地,你感觉到药液托起了原来下沉的病体,舒心舒肝舒肺。对于饱受有些医院里某些医护人员冷脸冷语折磨的我来说,彝女阿菊和她的伙伴们的这种对得起良心也对得起病人的医德与医术,完美结合为一剂心灵与心理良药,与之相遇,即便尚未治疗,病已好了一半。 夏去秋来,时光飞逝。彝女阿菊和她的伙伴们的工作,天天都显得有点忙,但忙得充实,忙得受尊重,忙得有价值。 人活一世,能够以一己之长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能够爱别人或被别人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