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正治 2002年11月,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实话实说”栏目主持人崔永元听说我是一个小车司机写了几本书,觉得是个“实话实说”的好题材。于是专程从北京到云南找到了我。 我强调只读了7年书,害羞羞的。 崔永元说,初中学历成为作家、科学家的很多,一个小车司机成为作家还没听说过。 谈到怎样做节目,崔永元说,“实话实说”是个访谈式百姓故事节目,不讲豪言壮语,不表白,不讲述,说细节有故事就行。 我处于迷茫之中。 之后经过几次电话采访,我讲述了在开车过程中各种环境下坚持写作的具体细节。比如,同事打牌下棋拉我入伙而我却要写作,别人希望早点散会而我却希望领导开会长点好写文章,别人在鱼塘边钓鱼我却在旁边写作等等;同时,我这个样子的做法,在“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背后无人说”的社会群体中,有钦佩、有赞许,有嫉妒、甚至有憎恨的目光,“他不就是个抬轿子的车夫吗,看他能搞出什么名堂来”,但是我还是低头走着我自己的路,做着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当我成了作家,领导们就骄傲地说,你们看看,这是我的司机,靠自学出书成了作家。一些领导甚至拿我作典型去教育他的司机和秘书们,其中也真有领导让我起草文件甚至报告。 我跟领导说,罪过了,不要拿我开涮。 我有一点点成长进步,都是在领导的教育培养下取得的,这是实话实说。 崔永元问,你是市长的司机,你违章了交警会不会处罚? 我是机关车队队长,很少违章,还要教育别人。有一次上坡违章超车被交警拦下,让我出示驾驶证。警察看后想了想说,有个小车司机写作成了作家是不是你?我说正是在下。他说,我读过你的书,走吧,以后不要违章了。 那家里人对你写作的态度呢? 因为写作就很少做家务,常遭老婆抱怨,你不要吃饭了,去啃你写的书吧。 第4次电话采访结束前,崔永元说,基本上可以了,你等候通知。 录节目那天,晚上9点,当我从“实话实说”演播室出来时,崔永元才跟我说了实话。他说,做节目前,我还是担心,怕你放不开,结果你讲得很好,反应也快,很成功。 节目播出后,我接到许多祝贺的电话,就连崔永元也接到很多电话,说是反映特别好。但是,至今我还在想,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这个“很好”“很成功”呢? 一时间,我似乎成了电视台、报社、杂志等媒体跟踪采访的新闻人物。接踵而来的是什么“自学成才”“功成名就”“传奇人生”“土博士”等等赞誉。 我坦然,嘴在别人身上,是非功过任人评说也。我十分清楚自己有几两几钱,更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1998年12月,云南电视台为我做了“读书版”的专题报道,事前让我填表,其中一栏“你最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我毫不犹豫地填上“上学太少”。五年小学两年初中啊,实实在在的实话实说。 我自小家境清贫兄弟姊妹多,五六岁还在光着屁股蛋子,十周岁才上一年级,小学五年级才穿了双鞋,靠吃野树叶、草根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书读酣处突然爆发文化大革命遂荒废学业成了回乡知青,有过抱怨有过彷徨,七年北京部队的军旅生涯,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退役后成了县委小车司机,感到有了稳定的生活出路。曾经为生计手书十万副春联,进而在方向盘上写作。 三十而立的年月迎来了改革开放,又觉得人生的幸运。 数十年来,为研究汉民入滇史,我跑遍了江浙、闽赣、两湖、两广和滇川黔等大半个中国,获取第一手资料。 为研究珠江源及流域,行程一万五千公里完成了全程考察珠江。 范文澜先生称进行田野调查是“寻找山野妙龄女郎”(获取第一手资料);又说“《二十五史》是老太婆”(就那么些东西且人人可看可用)。 人说,郝正治研究汉民入滇,研究珠江源使出了蛮力下了狠功夫。他的研究方向开口很小,角度很刁,挖掘很深,收效甚奇。从一个小小的沾益入手,凭此“入滇锁钥”打开了一扇历史大门,云南的历史全景被他尽收眼底。 2004年,退了休的我不住城市当市民,而在生我养我的珠江源头创办了南国园山庄做经营写文章以文会友,近年又建成了珠源文化、充军文化展览馆,是一个私人展览馆,引起不小的反响,我冷静地说,在下年满七十,也不知何时变成粪土。平生所学带不到土里,把它整理并展示出来留给社会,这也是一笔文化财富啊。 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我,享受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实在成果,如今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人生古稀,真个的是太幸运了。故而我非常自豪的常跟人说,我是个正儿八经的解放牌。 我在部队确实开过几年解放牌汽车,但我所自豪的“解放牌”,是指我出生于1949年10月,乃共和国真正的同龄人也。 这也是实话实说。 我曾在一本书的自序中说:一个己丑年出生的人,天生的牛脾气。运气还不错,正儿八经的“解放牌”,但只读了七年书,自觉先天性营养不良,总想多啃几口书,虽然只有初中学历,却又胆大包天,最爱舞文弄墨。孔夫子面前念三字经也不觉脸红,龙王爷门前竟敢高声叫卖自来水。奈何!怕是秉性难移了。数十年来零敲碎打,拣来只言片语,竟然出版了史学著作《汉族移民入滇史话》、长篇小说《充军云南》、《杨状元充军》等近二十部书。 我有一种紧迫感,生怕落后于时代,要做的事情要写的文章还很多,故而夜间两点还在电脑上,早晨六点又在电脑上,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还要外出考察采风。不少友人劝我说,你功成名就又不愁吃穿不缺什么,年纪也大了,该停笔养生享享清福了。 我回答说,并不觉得有多老,以年轻的心态重新定位,只要眼睛看得见手能动,我就不会停止做事和写作,也不会得老年痴呆的。 感恩与我同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盼祖国早日实现伟大复兴! 也是我一生的实话实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