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前的4月,在距离丽江古城直线距离1公里的下八河村玉龙锁脉接官亭,从丽江县城赶来的百余民众代表,在这里设下香案、敬备茶酒,举着“欢迎义军”的旗子,热情迎接红军进驻县城。欢迎的人群中,还不足一岁的和锡群,与红军结下了“铜铃缘”。 今年已84岁高龄的和锡群老人的家就在玉龙锁脉附近。他的父亲喜欢读书,是村里有文化的开明人。1936年4月24日正午,听说红军要来了,和锡群的父亲背着还不会走路的儿子来到接官亭,和众人一起等待红军。 红军队伍抵达后,一名战士看到趴在父亲背上可爱的和锡群,就拿出一个铜铃铛,在他面前摇了起来,清脆的声音逗笑了小和锡群。“谢谢!谢谢!”看到红军逗乐了自己的孩子,和锡群的父亲用纳西话表达谢意,没想到这名红军战士当即就把铜铃铛送给了和锡群。 和锡群回忆说,铜铃铛大大的,摇起来会发出清脆的响声,从那时起就一直系在自己身上,“我四五岁的时候,在村子里跑,只要听到铜铃声,村里人就知道是我,都会说小红军来了。” “这个铜铃铛真的很稀奇,因为是红军给的!”和锡群一脸幸福地感叹道,红军来了后不扰民、不欺商,铁的纪律让大家对红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潜意识里,我从那时起就有了参加像红军那样的人民军队的想法。” 从军的种子在心里萌芽后,逐渐长大的和锡群在1953年入了伍,4年后复员回乡。受和锡群的影响,儿子也毅然选择了参军入伍,如今和锡群的两个孙子也步爷爷的后尘,进了军营。至此,一家三代4名男丁皆从军,是名副其实的军人之家。 “有国才有家,国平安了,家才平安。当兵就要好好当,要为人民服务。”和锡群坚定地说,这也是他时常挂在嘴边教育儿孙的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