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缵贤先生大鉴:此次大军道经贵地,因事先未遑派员拜谒左右,以致有惊台端。兹为冰释,望希请勿疑惧。闻得贵地渡河船筏,一律隐藏东岸,此诚不幸之至。字到请阁下将渡河船筏一并派人驶来,以便大军北渡,事竣当给重重劳金,决不至误!”在金沙江木取独红军渡口,今年65岁的新华村村民王曙轩,一字不漏地背出了当时贺龙写给爷爷王缵贤的亲笔信。 1936年4月25日至28日,红二军团直属队、红四师、红五师、红六师一部凭借一条船和几只木筏,在木取独渡口紧急抢渡。 当时,王缵贤为鲁桥乡副乡长,红军抢渡金沙江的几个渡口都在乡辖内。红二、红六军团抵达石鼓后,仅找到一条一次能渡10人的小船,原来早在红军到来前两三个星期,国民党就下令金沙江西南面不准停船,并对部分船只进行了销毁。找船渡江之事迫在眉睫,这时有人向贺龙推荐了王缵贤。 “爷爷当时是鲁桥乡副乡长,饱读诗书且见过世面,还是县里的参议员。”王曙轩说,爷爷拿到信后,深为红军礼貌待人所感动,看到还有贺龙的亲笔签名,很慎重地做了决定,虽然他是国民党的官员,其实早就对红军有所了解。 王缵贤立即叫船工杜有发、徐栋才和陈双友到木取独渡口,把隐藏在江东岸的一条船连同中甸县(今香格里拉市)的船工赵锡敏、马光友一并找来,等候红军过江。 “我们家刚开始一直珍藏着贺龙的亲笔信。村里的人时不时也会要求父亲把那封信读来听听。”王曙轩遗憾地说,“可惜这封信没有被保存下来。不过还好我会背,儿子也知道信的大概内容,现在孙子还小,以后长大点,我一定会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也铭记这段历史。” 云报全媒体记者 木晓雯 饶勇 和茜 康平 熊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