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会 近日,有市民发现,南京多处出现了可供安静学习的“社会自习室”,每个类似于工作间的独立“格子间”,使用时需要每小时付费5.5元至10元不等。记者走访发现,这种收费自习室得到了不少需要参加职业考试的白领或者专心考研的学生的新选择,使用者认可度尚可。 “社会自习室”并不是新生事物,去年国内一些城市就出现了类似的项目,而在韩国等国家,更是一直存在着所谓“备考室”“学习包厢”等各种形态的社会化自习室。就此而言,我们的“社会自习室”不是发展太超前而是太落后了。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说,“社会自习室”也是租赁经济的一种形式,前景可期。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学习”有时候需要一定的仪式感,也需要足够的心理暗示、自我激励以及场景催化。相比于常见的免费学习场所,“社会自习室”优势明显。比如,图书馆需要排队、学校自习室还得占座、咖啡馆太过吵闹……而“社会自习室”则不然,使用者付了费,并置身于这种情境下,每个人的动机指向十分明确,学习的氛围更浓,玩手机、打游戏、看影剧的可能性更低,专注学习的概率更高。这,或许就是消费者愿意为“社会自习室”埋单的重要原因。 当下,学习型社会建设方兴未艾,营造鼓励学习的社会氛围,加快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本途径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自习室”对于塑造城市的学习气质意义深远。笔者期待,各地城市能够多一些这样的“社会自习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