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7月29日 星期一
第06版:观点 视点·监督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19年07月29日 星期一
微看点

    最强大的动力源于人

    《人民日报》:“我的名字叫建国”“寻找身边的建国”。今年以来,不少地方发起寻访共和国同龄人的活动。“建国”,这个刻印着时代色彩、沉淀着家国情怀的名字,见证着个体70年的人生轨迹,象征着国家前行的历史足迹。人有志,家有谱,国有史。从筚路蓝缕的探索之路,到改革开放的富强之路,再到走向复兴的圆梦之路,新中国的发展史是一部开天辟地的创业史,更是一部永不停滞的奋斗史。奋斗不止,因为“祖国有我”。70载披荆斩棘,70载砥砺奋进,最深刻的变化在于人,最根本的利益归于人,最强大的动力源于人。在我们身边,快递小哥大街小巷穿梭忙碌,环卫工人顶风冒雨守护城市,基层干部扎根一线脱贫攻坚,边防战士无怨无悔保家卫国,消防队员不惧牺牲赴汤蹈火……无数个身影,千万种表情,汇聚成一个时代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管身处何方,无论何种岗位,人们因祖国而热血沸腾,为祖国而勇往直前。

    为中等收入群体增加拓展空间

    《光明日报》: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其群体增量部分的收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只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结果。说到底,“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战略,实际上也是经济发展战略。经济要发展,必须找到新的动能。新动能是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的结果,仍然是相应制度改进所释放的动能。这也就是说,没有体制改革和相应的政策调整,就不可能产生新动能。新的增长动能对制度质量的要求相当高,“半拉子市场经济是无法适应的”。“中等收入群体倍增”,也必定是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所带来的普惠性和包容性,是中等收入群体倍增的前提性条件。消费结构升级,才能为经济需求增长带来常规动力;产业结构升级,则意味着就业结构的改变和中高收入就业岗位的增加,为中等收入群体的增加不断拓展空间。这些升级,关键在于建设高标准的市场经济。

    本报记者 易晖 整理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