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菲 一个黑眼圈、鳄鱼牙的小顽童,近日成为了热议话题,他就是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 《哪吒》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就在于打破陈规,大刀阔斧地改造曾经深入人心的叙事模式。本片告别了人物脸谱化,不再把哪吒的故事描述为简单的正邪二元对立。哪吒的父亲李靖一改以往不讲情面的形象,变得更有人情味。哪吒的师父太乙真人满口方言,成为本片搞笑担当。就连哪吒的对立面敖丙以及幕后黑手申公豹,都被本片主创赋予了一层悲情色彩。 至于哪吒,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大全”主角,而是一位有性格缺陷,但也不乏正义感的少年英雄。更重要的是,本片主创不再纠缠于哪吒“剔骨还父”这个掺杂着父权、孝道等封建道德色彩的桥段,而是展现哪吒的自我认知、成长经历,既让观众得到感官层面上的“爽”,又能把传统文化寓于春风化雨之中。上述创作路径的大获成功,绝非出于偶然。 《哪吒》的走红有力地证明,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可以在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进程中起到感人的作用。如何扬长避短,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这是对中国文艺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中国观众是识货的,什么样的文艺作品经得起检验,他们一定会用自己的手和脚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