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8月08日 星期四
第09版:观点 视点·监督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2019年08月08日 星期四
即时跟评
完善机制 协同推进

    易晖

    早在2005年11月,昆明市就出台了与垃圾分类有关的城市垃圾管理办法,但10多年来,昆明垃圾分类成效仍待提升,街头和居民生活区的分类垃圾桶中至今仍是“大杂烩”。垃圾分类之所以难推动,或许在很大程度上与财力投入不足有关。无论是采购分类垃圾桶及其他的配套设施,还是对相关物业服务人员进行聘用、培训,都需要增加成本和费用。

    有业内人士到厦门考察学习垃圾分类经验,发现当地仅一个区就投了1.7亿元购买扫码智能箱等垃圾分类配套设施。然而,目前昆明家庭每户每月支付的10元垃圾清运费,完全不足以支付处理垃圾的成本,甚至连一半都不够。而昆明的垃圾分类志愿者及环卫工人,目前的月薪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很难要求他们承担过多的工作。

    昆明近日提出了垃圾分类的时间表:在今年底昆明主城区范围不少于60%的街道、其他县(市、区)不少于30%的街道全面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工作实施垃圾分类。昆明市将实施的垃圾分类政策,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加大投入,才能确保如期实现工作目标。但正如专家所说,“云南地处西南边陲,经济欠发达,政府财力十分有限,抓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重道远。”在昆明及我省其他地方实施垃圾分类政策,不能盲目向沿海发达地区的标准看齐,得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把有限的资金投入花在刀刃上,比如建设好各类垃圾相应的终端处理设施,并规划再建目前紧缺的易腐垃圾处理厂。

    在财力有限的条件下,更应积极探索“少花钱、多办事”的机制。其中一种办法是由街道、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发动党员、志愿者、机关工作人员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实践活动,或引导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小区、公办医院、学校等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义务劳动,并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市容环境网格化考评内容。另一种办法是借助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分类,比如在许多街道和居民区中,常有拾荒者在露天垃圾桶收集废纸、塑料瓶、外卖盒、旧衣服等可用垃圾,他们从事的其实是一种不拿工资的垃圾分类工作。我曾问小区里一位每天早晚来“打卡”的拾荒者:“如果我们小区实行垃圾分类,你是否愿意做一名垃圾分类志愿者,承包这些垃圾桶的分类管理工作?”她回答说:“可以啊,只要把这里所有能卖钱的垃圾给我就行了。”看来,在加大垃圾分类资金投入的同时,不妨多尝试类似节约成本的老办法或土办法,形成多种有效机制,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