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09月04日 星期三
第06版:观点·视点 监督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19年09月04日 星期三
莫让“减负”成“减付” 李 勇

    李勇    

    今年是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然而“减负”半年多来,本应“减”去因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而给基层干部造成的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等问题,但在有的地方,却异化出了一些与中央期望、群众期待南辕北辙、大相径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有的借“减负”之名,降了标准质量、减了过硬作风,任务只求完成、不求完美,工作多了表态、少了表率;有的把“减负”当挡箭牌,不愿担当、不去作为、不抓落实,工作推、等、靠、拖、懒、要,使“减负”成了冠冕堂皇的“减付”——付出的工作时间少了、付出的工作精力弱了、付出的工作作风变了。对此,群众颇有微词。

    怎样才能杜绝党员干部把“减负”变成“减付”?笔者认为,一要狠抓落细落实,深刻领会中央《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激发内生动力,增强工作压力,扎扎实实减负,让基层干部、群众看到可喜变化;二要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在“减负”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信息化技术使上下级信息沟通变得更为通畅;三要建立长效机制,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对于整治文山会海、改变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过度留痕现象、完善问责制度、激励关怀等方面,制定务实管用的规章制度并狠抓落实;四要加大监督奖罚,对人为造成的基层干部负担过重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对干实事、勤“减负”的先进典型及时总结推广,为广大党员干部作示范、树标杆。反之,及时处理,以儆效尤。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收获全面小康成果,必须勤勉工作、勇于付出,这也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减负”不能减责任、减付出,这应成为共识。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