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永刚 通讯员 王毅 徐海苏 文/图 近年来,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精准融入中心,聚焦政治引领、民主管理和服务职工,优化打造“五型”工会,深化“五家”建设,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改革大潮中全力推进企业成为云南省最大水电上市公司,为推动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打造法治工会 建设民主之家 华能澜沧江公司工会成立以来,深入贯彻《工会法》《工会章程》先后制定《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厂务公开管理办法》《工会经费审查管理办法》等20余项管理制度,持续加强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效力,定期听取总经理工作报告,审议企业经营方案和与广大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120余项,定期评议、监督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每年举办职工代表培训和工作交流会,定期开展优秀提案评选,系统职代会建制率、建会率、召开率实现100%。 公司把职工满意度作为衡量厂务公开成效的标尺,科学构建厂务公开工作体系,持续创新方式方法,通过职代会及网络、报刊、意见箱、专题会等方式,各部门联动共同推进厂务公开事项及时全面公开,不定期对重大决策事项、生产建设经营管理重要事项、职工切身利益事项、领导班子和党风廉政建设事项、重要规章制度、选举罢免等47项清单进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开。 公司按季度召开职工座谈会,坚持分级管理原则,形成会后报告和意见答复处理闭环机制,职工群众的满意度不断提升。近3年答复处理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劳动保护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等方面意见建议近300条,确保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根本利益。 打造有为工会 建设工匠之家 公司充分发挥科技研发中心(包括华能集团水电建设和运行技术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马洪琪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水电技能鉴定站、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四大平台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华能集团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四大平台体系,落实“双创”主体责任,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原创技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在超高坝建设、新型通航建筑物建设、大型梯级水电站优化运行、澜沧江流域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高坝大库水环境监测与评估等方面取得一批关键技术成果,其中,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省部级科技奖70余项,获授权专利90余项。小湾、糯扎渡电站先后获得国际里程碑工程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 公司每年参加华能集团和云南省组织的各类技能大赛,锻造了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职工队伍。截至目前,培养高级工799人、中级工309人、高级技师224人,选拔技术专家2人、技术技能带头人35人,云南省技术能手3人,云岭首席技师3人,云岭技能大师4人,云岭技能工匠4人,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5人,全国技术能手1人,“国贴”专家4人,“省突”“省贴”专家10人。 公司连续15年与云南省总工会联合广泛开展“践行新理念·建功澜沧江”创优立功劳动竞赛,通过竞赛攻克了诸多世界级水电建设技术难题,改写了多项行业纪录,创造了多个水电奇迹——装机420万千瓦的小湾电站实现提前一年截流,提前两年发电目标;装机175万千瓦的景洪电站不到6年建成投产,实现提前10个月大江截流,提前7个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创造了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建设最快的“景洪速度”;装机90万千瓦的功果桥电站仅13个月建成导流洞并成功实现过水分流,创造了同类工程世界最快的“功果桥速度”;装机60万千瓦的缅甸瑞丽江一级电站作为中国对外投资建成的最大水电BOT项目,从接建到全部投产不到3年,成为积极融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中缅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创造了黄登、大华桥、乌弄龙、里底、苗尾、桑河二级6个电站一年内18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的壮举,涌现出水电建设功臣147名,标兵单位77个,一批单位、个人及集体分别荣获全国及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工人先锋号;漫湾、小湾、功果桥等单位连续多年荣获“全国大型水电厂(站)劳动竞赛先进单位”;小湾、糯扎渡、景洪、功果桥电站被誉为“中国美丽电厂”;小湾、龙开口电站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打造服务工会 建设温馨之家 公司积极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协商签署《共建就医服务应急通道合作协议书》,联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北京医院至漫湾、小湾、乌弄龙·里底、景洪等电站开展“送医下基层”健康诊疗服务活动,得到职工一致好评。 公司设立职工爱心帮扶基金会,连续12年组织开展职工爱心帮扶活动,坚持两年募集一次资金,资金使用情况坚持通过企业内部网站进行公示,接受捐赠人的监督;建立了困难职工家庭帮扶、电站涉及区贫困大学生和“华能助学金”资助机制,职工爱心扶贫基金会累计开展捐资助学及抗震救灾等活动资金达1131万元。其中,帮扶困难职工家庭49户,帮扶款约23万元;在15个电站周边400余所中小学校开展结对助学28586对,助学款达793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439人,资助款达91万元;华能助学金资助337人,资助款约17万元;开展抗震救灾达207万元,职工爱心基金会参与地方帮扶救助、共建共享善举,在云南树立了央企社会责任建设的标杆形象。 打造活力工会 建设和谐之家 公司以“建家、强家、暖家”活动为主线,加强“网上职工之家”“华能澜沧江工会”微信公众号建设,依托网络及新媒体更好地传递党的声音、宣传工会职能,更便捷地传递职工故事、基层故事,建立了工会媒体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更有效地教育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增强企业向心力。组织基层各单位成立游泳、登山、篮球、排球等144个协会,各协会坚持文明健康、团结干事、快乐工作的文化导向,按照“服务职工、文化育人、和谐共进、凝聚人才”的工作思路,坚持根植企业、面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的原则,根据广大员工精神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规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发展,活跃有为,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体活动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 公司每年开展“模范职工之家(小家)”考核评比,认真落实会员评价制度,强化问题意识、改革意识,着力克服“与大局脱节、与职工脱离”的突出问题,持续改革和改进工会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推动工会工作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全面提高工会工作中心化、基层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网络化水平,实现工会组织建设更加充满活力、更加规范有力、更好地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职工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作用。 打造文化工会 建设文明之家 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公司深入推进“道德讲堂”活动,通过“唱歌曲、传精神,讲故事、学模范,诵经典、承礼德,守初心、谈感悟,送吉祥、唱司歌”等内容,宣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讲述职工故事,传播企业价值理念,引导广大职工守初心、学榜样,担使命、做贡献,形成修身律己、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扎实推进文明单位创建,不断提升创建工作水平和质量,取得丰硕成果。漫湾、小湾、景洪、糯扎渡、黄登·大华桥等多个电站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坚持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积极打造职工美好精神家园,小湾、滇东等电厂荣获“全国发电企业最美工会”称号。加强“手机书屋”App和实体职工书屋建设,建成“云南省职工书屋示范点”9个,“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1个。组织创作“风生水起澜沧江”司歌入编中国电力文学艺术协会《电力之歌》十大金曲,舞蹈《和谐澜沧江》荣获第三届中国职工艺术节“金奖”和“特别贡献奖”,微电影《守·望》荣获“第二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优秀摄影奖”、《深山里的水电人》荣获第十届“中电传媒杯”全国电力行业优秀电视片展综合专题类特等奖、中国电力新闻奖(影视)作品一等奖,形象宣传片《大江流日月》与公益片《爱无疆》,获得第九届“中电传媒杯”全国电力行业优秀电视片形象片类一等奖、公益广告类三等奖,华能澜沧江品牌形象深入人心,获得“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称号,小湾、龙开口电站建设成为“全国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 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围绕团结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建功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华能澜沧江公司将持续优化打造“五型”工会,深化“五家”建设,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真抓实干、改革创新,不断满足职工美好生活需求,奋力谱写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