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的张应祥,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扎根大山32年,先后在滇西电业局、西洱河梯级电站、漫湾电厂、糯扎渡电厂从事水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检修和安装工作。 32年间,张应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踏实肯干、技术精湛的骨干力量,工作在澜沧江畔的每座电站。他为人正直、乐观豁达,从不吝啬于给青年人们传道授业解惑,在技术上传授、在品德上引领、在生活中关爱。他像一面旗,感召引领着身边的人;更像一团火,传递着不灭的热情和精神。2017年,他荣获云南省第二十二届劳动模范称号。 张应祥和丁文华这对师徒缘起于10年前。当时云南境内装机容量最大的糯扎渡电站正值投产前机组安装高峰期,两人在那年先后来到糯扎渡,当时一个是积累了10多年水轮机机械检修的技术能手,一个是初出茅庐的水电新兵。记得正式签订师徒协议的那天,一个满怀期待,一个紧张兴奋,一段时间的师徒相处后,丁文华务实、肯干的劲头得到了师父的肯定。张应祥带着他穿梭于厂房各个部位,跟踪机组设备的测量、安装、调试,参与待投机组跟踪和安装、新投机组接管和运行、已投机组维护和消缺、应修机组检修和更新改造等每一项工作。时间的齿轮一刻不停歇,2018年丁文华荣获了华能集团公司劳动模范,十年间,两位水电人的共同成长奋斗,成就了如今师徒劳模的美誉。 只要现场检修工作和消缺工作一结束,师徒二人的主阵地便转向了实训车间,经常钻在车间里研究技改项目就是一整天,有时错过了用餐时间,两人就在街边小摊简单吃碗米线,一边吃一边聊着车间里技改细节。2017年底张应祥劳模工作室挂牌成立,工作室承担着厂里技术攻关、技艺传承、科技研发、技术交流等重要任务,也深受全厂项目攻关团队的关注,备受期待,两人肩上的担子更沉了。他们商量着要为厂里搭建一个机械专业常用量具的实训平台,以增强厂里机械专业实操培训硬件水平。一向低调的师徒二人没有向厂里申请经费,而是利用休息时间,收集废弃的阀门、板材。在空旷、安静的实训车间里,师徒二人自己动手,累了就地坐在门机轨道旁聊着工作进展和改进意见,经过多次返工、修改、讨论、试验、调整,师徒二人协力完成了可开展20种常用量具培训的实训平台。 作为众多徒弟中的一员,丁文华可以说是名师高徒、学有所成。但对他来说,师父依旧是那个严管厚爱、循循善诱的指路人,造就了他一丝不苟、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用他的话说:“师父的教诲像一条长鞭,总会在我侥幸、骄傲、懈怠时响起,让我瞬间头脑清晰,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从漫湾到糯扎渡,已有10年师徒情谊的二人早已在工作生活中心照不宣、配合默契。即便已成为班组长,丁文华仍然常与师父促膝长谈、请教学习,有时因为一个技术难题彻夜钻研,有时也为一个不同观点争得面红耳赤。 择一事,终一生,从师父那里,丁文华学到的不仅仅是技术,更多的是对劳模精神的追求与坚守。在平凡中非凡,在传承中超越,这对师徒劳模用精神和行动感染着身边人、激励着后来者。 通讯员 陈东 徐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