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 亘古的足音无声无息,总会牵引我迈开前行的脚步。高黎贡千年古道隐约传来的马帮响铃,催促我以一次意义深远的独行进入腾越边地。 隆冬滇西的中午刮着寒凉的风,在古永昌郡保山城草草用完简餐,我便租用了一台商务车向高黎贡山进发。 怒江,影视和书页中关于她雄浑豪迈汹涌澎湃的描绘已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我不止一次地念想着要一睹芳容。此刻,她就在我的眼前绵延奔涌,心潮随江水跌宕难平。从高耸的大桥俯瞰,眼前的怒江已没有梦境中的气势,宽阔的滇西母亲河,在年复一年的冲刷涤荡中裸露出深邃逼仄的河谷,被庄稼蚕食的沙滩上杂乱地堆放着秸秆,鳞次栉比的房屋挤压着视线,浑浊的江水时隐时现,裹挟着泥沙蜿蜒流淌。尽管没有了想象中的波澜壮阔和浊浪滔天,但这条河流母性般的温存同样温暖着我。河岸注视着江水静静地涌流,岸边的卵石发出炫目的光亮,两岸的舟筏已然不在,摆渡的艄公已消失在时光的皱褶里。 大桥发出耀眼的白光横亘在怒江之上,似一把随时可能落下的砍刀,硕大的桥墩如锋利的钢针插进了江岸的肌肤,在它光鲜的伟岸俊朗面前,仿佛听到了怒江之波的哀怨和嘶鸣。正是这些建立在古老之上的各种创造,加速了传统和记忆的腐烂和消失。愤懑和诘问之后,人们无一例外地接纳了现代文明给予的恩赐,正是这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桥梁,如同大地的亲使,以特有的摆渡方式,连通了不同区域,促成了人流物流的快捷通达。 晚霞的帷幔渐渐铺开,高黎贡半山腰的百花岭成了我的留宿之地,一个年逾七旬的农妇接纳了我。老人孑然一身,干枯的白发昏黄的眼神以及苍老的肤色,彰显着老人经历过无尽的劳役和苦难。简陋的居所井然有序,在正屋显眼的位置,黏贴着几张已经泛黄的照片,6口之家的全家福旁,是两个男人的遗像,年老者不用说是老人的老伴,年轻一点的应当是她的儿子。老人知我当日的疲乏和次日的攀爬需要一盆补充能量的鸡汤,特意捕杀了一只大母鸡。在老人沉默寡言的只言片语中,我了解了她的家世,久病不起的老伴花光了所有积蓄后在15年前撒手人寰,儿子又在6年前丧身车祸,孙子在50公里以外的城里读着高中,儿媳带着供养孩子读书的负累到省外打工已经4年没有回家。在她的孤寂中我感受到了乡愁和亲情在她心中的期盼。 晨曦早早地叫醒了沉睡的百花岭,雾幔缓缓从江面升腾起来,冬晨清新的山风冷冷地抚摸着脸颊,高黎贡的形象进入了我的视野。脚下的百花岭是山的腹部,渐次堆砌的一栋栋民房无意中修复并恰到好处地掩盖了这块洼地的干瘪和瘦削,错落有致的房屋如同健壮男性的腹肌。微凸的两个山头分列左右,恰似壮汉坚实的臂膀。依稀可见的主峰是南斋公房,圆嘟嘟的头颅被两旁健硕的肩胛支撑着,雄视左右居高临下。百花岭紧靠怒江坝隆起的一条山脊格外显眼,挺拔如雄性的特征。汹涌的江水撕裂了好端端的坝子,舞蹈般转着圈子,突然发力冲向对岸的岩石,然后掉头折射到高黎贡山脚下的皱褶处,最捷径地接纳了大山的气息。 在植被茂密的湿滑古道上缓缓前行。经过两千多年沧桑绵延,岁月沉淀在古道的印痕历历在目,石头上留下的马蹄印清晰可见,先人的吆喝和骡马的响铃犹在耳畔。人们大多对西汉时期从长安到中西亚地区的北方丝绸之路耳熟能详,对脚下这条同样对中国古代文明意义重大的“蜀·身毒道”却知之甚少。这条西南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始于公元前4世纪,比北方丝绸之路还要早200多年,通达缅甸印度阿富汗前苏联以及更远的疆域。我想象着人们在这条古道上的行走,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商贾搭载着物质的马队翻山越岭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名人雅士的跋涉为了思想和精神层面的需求,学子的艰难行旅为了脱胎换骨光宗耀祖。汉武帝时期的名将郭昌、明英宗时期的王骥等率军经此古道进入腾越的杀伐,是为了皇族的开疆拓土。永历皇帝的仓皇逃亡,是为了苟且性命东山再起。而徐霞客呢?经古道进入腾越,也绝不仅仅是为了游山玩水。 不期而遇,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让我的行走变得更加艰难。大雪覆盖了草地,压断了树枝,但没能阻止黄竹河静静地流淌。所谓河,实则是一条清澈的山间小溪,河上有一座古桥,河边的箭竹覆满积雪,如一扇扇珠帘。四围的参天古树,头上厚雪覆顶,通体冰凌悬垂。山谷形似硕大的音箱,水流叮咚,犹如轻音乐敲击的鼓点。据说春秋时节的黄竹河山清水秀鲜花遍野,为南线最美。隆冬的黄竹河白雪皑皑清溪映雪,不也美到了极致。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越来越低。在体力即将枯竭的边缘,高黎贡山南线顶峰的南斋公房进入了视线,热望催促我呼喊着奔跑过去。大风裹挟的雪粒吹打着面颊,寒冷穿透了厚厚的皮衣,我站在肃穆壮观的南斋公房的院落里,积雪淹没了我的双脚,但我感受到了脚下数以万计足迹重叠的温度,心中的热流驱散了寒意。相传南斋公房为数百年前一位不知姓名的布施者修建,年久失修加之多次战火袭扰,已经没有人记得房屋的原样,残损的石柱和风化的台阶见证了太多的秘密,可惜我们永远无法知晓。眼前的建筑为政府民政部门重建,虽没有什么设施,但也足以为南来北往的人们遮风挡雨。想象着为饥寒疲乏的人们带来的恩赐,感佩的清泪顺着嘴角缓缓地滴落在洁白的雪地上。俯视高黎贡,各种滋味涌动翻滚。较之名山大川,高黎贡不巍峨不俊朗,但蕴含着一种潜在的厚重和震撼。居滇西之巅正襟危坐,看怒江咆哮,窥世事变迁,佑生灵安康,护马帮穿行,察腾越冷暖。我读懂了大山与古道的相生相融完美契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