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鹏 日前,2019年学前教育发展知识分享国际研讨会在昆明举行。会上介绍,云南省为破解农村学龄前儿童入园难题,提出实施学前教育“一县一示范、一乡一公办、一村一幼”的发展思路,努力构建广覆盖、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笔者认为,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教育观念上,要通过实实在在的提升举措促成观念转变,促进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农村学前教育的观念问题在学校、教师和家长身上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地方的学校、教师对学前教育不够重视,认为容易出问题、难以出成绩,资金、场地、师资投入不够,对幼儿园教师的招聘、培训、管理也比较混乱。而在很多农村地区的家长眼中,上幼儿园就是“玩耍”,不读书不写字没有什么教育成效。在这些观念的共同作用下,农村地区对于学前教育的轻视是可感可见的。 农村地区在学前教育上的偏见,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学前教育发展的滞后。这种滞后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建设上,也体现在师资力量、教学管理上。首先说硬件建设,不少地方都难以实现“一村一幼”。农村居民相比城市而言散居比例高,道路交通较差,出行车辆不够普及,接送小孩存在现实困难;即便是就近建立起来的幼儿园,配套设施也较差,会影响到幼儿的安全保护和健康成长。其次在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软件建设上,存在敷衍、水平不够等问题,一些老师要么是刚从师范学校走出来的实习生,要么就是年龄较大从小学教育转岗而来的,专业性、科学性不足。 转变现状,急需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采取有效措施,普及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前教育时期正是孩子心智和身体成长的关键阶段,对于他们以后的教育和工作、生活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家长忽视孩子的这个成长阶段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二是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学校、教师要共同努力,提升农村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水平,让农村孩子在学前教育上应入尽入,都能接受教育;让幼儿园教育不再仅限于确保孩子安全的水平,而是通过学习教育获得体、智、美、德全方面的健康发展,为下一步的教育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学校教育要结合实际推开,不能照搬城市的发展模式。比如在一些教学项目设计上,要尽可能结合农村条件、体现农村特色,才能更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