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飞 2016年,我曾写过一部3万余字的中篇小说《好大一幢房》。其中有一部分写到主人公少年时代跟着妈妈在田地里干农活时,妈妈经常会跟他讲起自己的经历,讲她对成为一个城里人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往往讲着讲着就涕泪横流泣不成声。其实,这部分来自于我少年时代的经历。 我出生在一个半工半农的家庭,爸爸在外工作,妈妈在家务农。妈妈原先也是吃国家粮的,上世纪60年代,外公一家被下放农村,由城镇户口变为农村户口。后来,国家落实政策,外公外婆都恢复了城镇户口,而妈妈却由于爸爸的阻挠,一直未能办理“农转非”户口。看着儿时的伙伴都落实政策回了城,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而自己却依然只能千辛万苦地从土里刨食,妈妈“恨”透了爸爸,他们的关系变得非常紧张,吵架拌嘴成了家常便饭。 爸爸在家里排行老大,他还有三个弟弟,成家之后全都“拢”在一起过日子,整个大家庭老老少少有近20口人。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家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在我幼时的记忆里,平时吃的多是面汤、土豆之类,有时甚至是把小麦直接煮了吃。 就是这样简单的饭食,也经常是定量的。记得有一天吃午饭时,妈妈边吃饭边给我年幼的弟弟喂饭,不料饭碗被弟弟一巴掌打翻了,一碗面汤全泼在了地上。妈妈想再去锅里舀点面汤,但锅里早已空空如也。整个下午,妈妈空着肚子在地里干活,饿得冷汗直冒,收工后几乎连走回家的力气都没有。 那时,妈妈最盼望的,莫过于重新拥有一个城镇户口和一份体面的工作。所以,当后来国家落实政策时,妈妈简直是心花怒放,可爸爸不知出于啥考虑,就是不同意妈妈回城。本来是天赐良机,看得到却无法抓住,妈妈就像一只飞上了高空却又无情地一头栽到地上来的风筝,心情犹如坐过山车一般,悲喜两重天! 这种心情,随着妈妈在城里的一次经历更加剧了。那次,妈妈进城赶集,遇到了一位儿时的伙伴。那伙伴当年也跟妈妈一样,全家人都被下放农村,不同的是,后来国家落实政策时,她的丈夫积极支持她回城,她办理了“农转非”户口不说,还被安排到城里一所学校搞后勤管理工作。妈妈在集上遇到她,主动跟她打招呼,哪知衣着光鲜的她斜了妈妈一眼,嘴角浮起一丝讥诮的笑容,鼻子里“嗯”了一声便扬长而去。 这一幕对妈妈的刺激实在太大,回来的路上,她边走边流泪。她认定我的爸爸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心里充满了对他的“愤恨”。妈妈回到家后,爸爸看到她的神色有些异常,主动上前搭讪,妈妈的神情一瞬间变得那样的凌厉、愤怒,眼睛里含着泪花吼出一句“离我远点!”便走进卧室扑在床上大放悲声。 在我的印象里,妈妈是一个要强的女人,无论遇到多难的事,也从未在我的面前流过泪。但也就是从这次之后,她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带着我在田地里干农活时,经常会跟我讲述她的经历,讲她儿时在城里的生活是何等的幸福快乐,仿佛泡在蜜罐中一般;而现在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如意,语气中充满了对幸福的城市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苦难的农村生活的厌弃、痛恨。 她往往讲着讲着就泪如雨下痛哭失声。每次,妈妈讲完后,总会以这样的话语来收尾:“儿呵,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但你不一样,你未来的路还很长。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争取成为一个城里人!” 我家有一丘水田在进城的道路旁,每当来到这丘水田里干农活时,妈妈便会蹙起眉头不时地长吁短叹,目光也会变得迷离起来,久久地凝望着那条白绸缎一般飘向山外的道路,而她对自己往事的讲述,也会变得更加声情并茂,流的泪水也会比平时多。 那时,我因年纪尚小的缘故,对妈妈讲的这一切,尚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但妈妈那种炽烈的对改变自己命运的渴望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我是深深地感受到了! 后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家的生活逐渐好了起来,开始能吃饱饭了。我念高中时,妈妈见村里不少人跑生意发了财,便在村里开了一家日用品代销店,家里的生活水平更是有了显著改善,盖了新房,添置了电视机等家用电器。 也许是生活逐渐向好的缘故,也许是忙于店里生意的缘故,妈妈很少再像以前那样沉浸在对往事的追忆和痛悔之中。更可喜的是,她和爸爸的关系也逐渐变得和睦起来。 这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妈妈更多地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免征农业税,种地有补贴;家里的土地流转起来后,她每年都能收到租金;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她看病也能报销了;年过花甲之后,她还按月领到了国家发放的养老金,她跟别人戏称这是自己的“退休工资”。 现在,我和弟弟都在省城工作、生活,父母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在老家盖起了一栋三层小洋楼,节假日我们全家人会一起回去度假。 在我家那丘靠近出山道路的水田旁,村里开发出了一个人工湖,湖畔的草地上,修建了一座座造型别致的凉亭。一个夏日的午后,我们全家人来到湖畔游玩。 金子般的阳光从天空朗照下来,湖水被映照得金灿灿的,一个个金碟在湖面上闪耀着,跳荡着。站在湖畔,面对着那条修葺一新的出山道路,妈妈又无声地叹了口气。 正是妈妈的这一声叹息,拉近了时空距离,妈妈当年对着出山道路叹息、哭诉的情景又倏地浮现在我眼前。我问妈妈:“现在生活这么好,你怎么还像以前一样叹气呢?” 真没想到,妈妈用一种狡黠的神情反问我:“你是写文章的人,你能说说这其中的门道吗?”我思索片刻,说:“多年前你叹息,那是在表达一种心愿难偿的痛楚和追悔之情;现在你叹息,是心愿终于实现后的一种本能反应,表达的是内心的愉悦和满足。” 对我的回答,妈妈未置可否,坐在凉亭里看着湖水笑盈盈地说:“以前,我为没能成为城里人而煎熬了好多年,现在,我终于享受到了以前城里人才有的待遇,日子过得就像天天在过年一样,成了不是城里人的城里人,此生的心愿已了!”“也幸亏你实现了心愿,要不然,我还要天天生活在你的‘谴责’中呢!”爸爸打趣地说道。“老头子,还提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干啥?!”妈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湖畔,响起一阵欢快的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