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明豫 垃圾分类是大势所趋,目前上海已经先试先行,作为西南边陲的一个普通乡镇,大姚县赵家店镇也摸着石头开启了自己的“垃圾分类乡村实践”。就这点而言,要给当地点一个大大的赞。 由于垃圾分类是一个专业性强、各环节紧密相连的系统工程,目前赵家店镇只做到了将可以回收卖钱的垃圾进行分离,不过也收获了一个较大利好,即通过垃圾分类超市激活了村民的垃圾分类动能。垃圾超市抛的是砖,引出的却是环保意识这块玉。因为垃圾分类超市的出现,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有了更坚实的基础。 目前赵家店镇的垃圾分类仍面临尴尬:前端将生活垃圾分类后,后端在收储垃圾时又重新混合在一起,这也是国内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赵家店镇下一步的做法首先是将垃圾分类的专业讲解变成一个常态,同时申请资金建设一个附近三个乡镇共用的垃圾分类处理厂。然而,西南边陲乡镇大都山高坡陡,有的区域垃圾车辆无法进入,难以把垃圾送往分类处理厂,只能在村内兴建垃圾池,垃圾池装满后就地焚烧。这样的做法并不环保,更谈不上垃圾分类的有效推行。 楚雄市苍岭镇有一家垃圾发电厂,据说是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环保工艺,该企业也有一个尴尬是,由于垃圾量不够导致企业陷入亏损。 一方面是乡村垃圾就地焚烧污染环境,另一方面是垃圾发电变废为宝“吃不饱”,两者能否有效结合呢?乡村垃圾分类工程中还有许多难题需要破解,期待各有关部门和专业人士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提升和丰富这一乡村实践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