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为基层教师减负 《人民日报》:一段时间以来,如何切实减轻一些地方存在的教师负担过重的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为基层教师减负,要标本兼治,就要从源头上抓起。目前,一些地方的学校、教师之所以难守主业、难务正业,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一些与教学活动无关或关系不大、额外由教师承担的工作,客观上增加了基层教师的负担。在某种程度上,这些问题是基层其他领域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教育领域的折射。正因如此,中央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中办专门印发通知着力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抓住必要的、强化亟须的、减少无谓的、去除无关的,从转变作风、树立正确政绩观做起,把治理机制建在前面、把减负政策落到实处,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失去生存土壤,基层教师承受的负担才会减下来。 让“干得好”更重要 《中国青年报》:日前,《中国妇女报》特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项目办公室,对中国当代社会婚姻与家庭现状的现象进行解读。其中一个数据显示,对于“干得好不如嫁得好”,90后的认同比例只有三成,且男女间的差异也在消失。如果从更大的背景来看待,“干得好”与“嫁得好”的关系,其实不仅是一种择偶观问题,或者说,一个社会的女性容易在“干得好”与“嫁得好”上产生纠结,其背后仍有更深刻的社会现实。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或许是个人奋斗价值的实现程度。如果在一个普通人难以“逆袭”的社会中,“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一定更有市场。这其实与“拼爹”现象背后的某种现实是共通的。因此,让更多人可以信奉“干得好”比“嫁得好”更重要,就必然需要个人出彩的机会更多些。 本报记者 余国鹏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