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无锡高架桥侧翻,河北发生重大车祸……近年来,一些重大事故持续在朋友圈刷屏。在泥沙俱下的消息中,我们往往能找到似曾相识的现场画面,“移花接木”式造谣屡见不鲜。有视频如何有真相,值得我们思考。 常说“有图有真相”。那么按照这样的逻辑,有视频有真相应该也没有问题。在很多时候确实如此,比如某地发生火灾,很多网友用手机拍摄火灾现场视频,有时间、地点、图像、声音,从不同的角度还原了事故本身,这往往比单一的静态图片更加接近真相。 但是,我们通过短视频平台、微信朋友圈看到的各种视频,却并不总是事实和真相,有的往往掺杂了不少谣言信息。身处互联网时代,依托各种社交App、视频复录、剪辑技术,一段短视频对于某个时间和地点是真相,但是换了一个时间和地点,它可能就成了谣言。举例来说,一个地方发生了车祸,但是之后发生车祸的现场视频却被换了时间、地点先后在全国各地“发生”,甚至有些视频内容来自国外,却被安上了国内的时间和地点而疯狂传播。 跟单纯的文字、图片相比,短视频所包含的信息更多,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更强,更容易引发网友的关注和传播,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也更大。这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亟须引起重视的社会命题:我们到底该如何守住屏幕里的真相,消除屏幕里的谣言。不然,这些谣言的疯狂传播不但扰乱民心,而且也浪费了政府部门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平台首先要承担起对网络谣言监管的主体责任。以短视频为载体的网络谣言,必须通过各种平台来传播,比如各种短视频平台、微信朋友圈等等。对平台而言,加强内容管理和审核是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阻断谣言传播的根本所在。具体来说,包括技术建设、人工审核等多种举措,都可以有效减少“移花接木”式视频谣言的出现和传播。 对普通网民而言,需要进一步提升媒介素养和判断能力,面对不确定的视频消息,不管其多么逼真,都不妨先冷静一下、等待一下,多方查证、综合思考,避免盲目站队,更不要轻易转发。就辟谣层面而言,需要形成合力,专业机构、科普组织、专家团队、媒体等应当积极参与进来,针对网络翻炒“老谣”、热传“新谣”等及时作出回应,综合使用图文、音视频、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通过社交网络、新闻网站等覆盖更多网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