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19年11月11日 星期一
第05版:观点·视点 监督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19年11月11日 星期一
两种家访方式并行不悖

    王志顺

    近日,一条福州市教育局公开回复家长疑问的帖文,在网上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和讨论。家长发帖问:学校为何放着电话、微信等通讯便捷的方式不用,反而安排入户家访,并直指入户家访“耗时”“没必要”,质疑这是一种形式主义。对此,福州市教育局通过“福州市12345便民(惠企)服务平台”公开回复称,入户家访并未过时,它是老师和家长之间“最直接、最有温度的沟通方式”。

    无疑,在当今通信如此发达的时代,电话、QQ、微信都能比入户家访更迅速及时地把孩子的情况告之家长。再说,小学生大部分都有家长接送,在接送人群中能看到正准备与之进行访谈的家长,就能立刻交流。由此,“入户家访”看似多此一举。

    但这显然只看到了“电子家访”方便、快捷的优点,没有看到“电子家访”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缺点,更是于有意无意之中忽略了“入户家访”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正如福州市教育局在回复时称:“入户家访”是一项最直接、最有温度的沟通方式。“电子家访”毕竟是“隔空交流”,对教师更全面地掌握学生和家庭情况,具有一定局限性。

    就拿前段时间媒体报道的贵州务川县某小学帮扶教师阚南忠为该县沙坝村残疾女童申晓燕建“一人学校”的事例来说,就是通过阚南忠通过对申晓燕的多次家访后才决定为其建“一人学校”的。而且通过“入户家访”,不仅为帮助申晓燕最终解决了入学难的问题,同时,还顺带帮助申晓燕一家四口(均为残疾人)申请了低保金。就此而言,如果阚南忠只是凭对申晓燕本人及其家庭的初步印象,或者只是与申晓燕家人“隔空交流”一下,申晓燕的入学难以及其一家人生活困难问题,显然不可能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

    对于那些带有共性的教学动态、学校通知、以及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教学任务等,不妨通过QQ群、微信群“广而告之”,但对于一些学生的异常表现和行为,恐怕还得通过“入户家访”来解决。比如,是什么原因导致有些学生突然厌学、成绩下滑以及和同学不能和谐相处等,显然既有可能是老师教学方法不当,学生领悟能力不强,学生父母关系不和,也有可能是学生沾染了社会上的不良习气等复杂原因,就此而言,虽然“隔空交流”也能消除一些疑问,但与家长一对一地通过相互推心置腹的交谈,更能深入了解情况,得出可靠结论,以便因材施教,因人施策。

    当然也要看到,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私密空间的保护,以及个别家长出于“家丑不可外扬”等原因,不愿外人包括老师深入地去了解其家庭情况。老师在“入户家访”前,应与有顾虑的家长做好充分的思想交流与信息沟通为好。对于通过思想交流后,仍不愿老师“入户家访”的家长,老师应尽量尊重其意愿。

    总之,正如塑料花与鲜花,虽同样都是花,但显然都各具其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入户家访”与“电子家访”同样可以并行不悖。至少从目前看来,谁也取代不了谁。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