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委宣传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中之重,落实“四学”(个人精读学、集体研讨学、结合实际学、对照先进学),做到“四促”(以学促知、以学促思、以学促信、以学促行),在集中学、深入学、现场学上下功夫,奏响“三部曲”,推动主题教育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以上率下,奏好“初心”先行曲 在示范带头上作表率。县委领导大兴理论学习之风,坚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作出表率、干出成效,重点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论述进行全面通读、深入精读和反复研读。县委领导紧密结合县委中心工作和各自分管领域,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以问题为导向,围绕事关元江发展大事设计学习专题,议中心、谋实策,在解决突出问题上聚焦发力。 在精品辅导上作突破。围绕“学习杨善洲精神”作专题辅导,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忠诚践行初心使命,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以杨善洲精神为动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围绕党史、新中国史以及元江革命斗争史作专题辅导,深入讲解元江党史和抗战历史。 在弘扬革命精神上作榜样。组织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到元江红色教育基地——元江阻击战遗址开展红色教育,重温元江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激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和决心。 精心谋划,奏好“初心”共鸣曲 在学习资料上,确保精准化。结合元江实际制定主题教育学习清单,组织做好《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中国共产党党内重要法规汇编》等征订发放工作。同时,把中国共产党云南历史、玉溪革命史和元江革命史等内容纳入各级党组织学习计划。 在学习场所上,确保特色化。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掘本地红色革命资源,积极利用咪哩乡李和才故居、中共滇南地委邓耳会议旧址、云南人民自卫军因远整编旧址等党性教育基地,着力增强学习教育的生动性和互动性,让党员干部在倾听历史回响、追寻红色记忆、重温入党誓词中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前行力量。 在学习手段上,确保多样化。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集体学习、红色党课,网上学习与网下学习相结合等多种形式,促使广大党员在深刻领悟、深刻理解和深刻领会上下功夫,确保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创新方法,奏好“初心”奋进曲 打造“手机课堂”随时学。结合党组织和党员实际,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依托“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云岭先锋”App、“热情元江”微信公众号和各部门微信群等载体,打造“手机课堂”,利用新媒体形象直观、丰富多样的学习案例、微视频等,让全县干部群众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增强主题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实施“送学上门”家里学。采取“送学上门”方式,对居住分散、年老体弱党员,实施“送学”上门;对县内务工党员,由扶贫挂钩单位以主题党日形式召集学习;对县外务工的流动党员,寄出“红色家书”(致流动党员一封信、一本党章、一本《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建学习课堂微信群,发送主题教育应知应会知识,送教材上门、送辅导上门。 开展“分众宣讲”人人学。针对不同受众,采取不同的宣讲方式。依托宣讲团,对机关党员、干部开展常态化宣讲,“万名党员进党校”面向全体党员宣讲;依托基层百姓宣教队,对农村党员、群众开展普遍宣讲;依托少数民族干部,对少数民族党员开展双语宣讲。通过大众化、分众化宣讲,推进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构建主题教育大宣讲格局,实现宣讲全覆盖。开展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全县组建宣讲团队伍65支,开展宣讲场次370余场,受众22800余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