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马龙区辖区内的车马碧水库旧县街道罗贵新村安置点,一片祥和新气象。一排排有着当地特有建筑风格的双马头墙的“小洋楼”整齐有序矗立山坡上,宛如山间别墅。 一年来,旧县街道罗贵新村的水库移民告别土坯房、篱笆墙,陆续搬进宽敞舒适的现代小洋楼,开启幸福新生活。 65岁的李建文是罗贵新村安置点最早一批搬迁村民,也见证了安置点点滴的变化。他家的小洋楼就在众多楼群内。三层洋楼,每层都带大阳台和卫生间,家里养了许多植物。“我和老伴,儿子一家四口一起住,房子够大了,住起来很舒适。”李建文很是满足。 他说过去以种地为生,土地支持库区建设后,现在一家人主要靠务工收入。儿子和儿媳妇都在家附近打工,他也参与监理安置点工程建设,到现在协助村里做一些杂事,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他说,安置点建设很好,每家出30多万元就有一栋房,而且是装修好的,直接就可以搬进来住,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彻底告别了以前老村子“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 据旧县街道办人大工委主任张苏平介绍,目前163户617人已基本搬迁入住了罗贵新村安置点。罗贵新村安置点位于马龙县旧县街道办事处白塔居委会小水塘,是车马碧水库9个移民集中安置点中规模最大的移民新村,共安置大罗贵、张基屯、水井凹3个村庄,占地230亩,建设房屋147套。 除了外在环境的打造,如何发展产业也是重要一环。怎样培育内生动力,才能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也成为摆在当地各级领导面前的一桩大事。 “我们积极争取、协调烟草、电力等部门支持,建盖新式烤房,保证了以烤烟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移民增收。同时还协调了双友牧业等农业龙头企业,吸纳移民就近务工增收,使移民搬到新安置点后稳得住。”张苏平说。 本报记者 张雯 通讯员 陆跃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