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1月17日 星期五
第05版:观点视点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第09版

第10版

第11版

第12版
2020年01月17日 星期五
微看点

    群众诉求就是“哨声”

    《人民日报》:基层治理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不仅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方面,也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不久前,一部聚焦北京市“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的电影《小巷管家》上映,生动展现了首都基层干部如何把基层治理和百姓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打通最后一公里甚至是最后一米的生动实践。“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成功实践启示我们,要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让群众合理诉求得到回应,把各项工作做到群众心坎里。“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就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此,我们坚持群众诉求就是“哨声”,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为导向,持续在解决突出民生难题上下功夫,在提升居民生活环境上花大力气,解决好群众的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事,努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随着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不断下移,各类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基层治理也将持续推向纵深。我们相信,以“街乡吹哨、部门报到”为抓手推进基层治理,将会涌现越来越多的“小巷管家”,不断擦亮基层群众的幸福底色。

    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央视网:1月6日,习近平主席给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的学生代表回信,高度赞赏同学们对气候变化这个关乎人类未来的问题给予的共同关切,期待同学们为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积极作为。习主席的回信,情深意切,着眼于人类福祉,激励同学们奋发作为,更充分彰显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大国担当。应对气候变化,关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负责任大国,中国始终以积极的作为和务实的姿态不断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的贡献。中国将“污染防治”列为三大攻坚战之一,将“绿色”融入新发展理念,将应对气候变化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国主动提出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节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我们的承诺。应对气候变化这一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是由中国大学倡议并推动世界大学合作建设全球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行动的创新举措。世界各国学生肩负时代责任,积极投身实践,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先行者和国际合作桥梁的搭建者,用青春的力量绘就凝聚青年共识的“同心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添砖加瓦。

    本报记者 易晖 整理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