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面积7万亩,年产值17.9亿元,带动群众13.8万人……从2013年引种至今,泸西香葱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和脱贫攻坚重要产业。 站在中枢镇新寨村委会远眺,绿油油的香葱铺满土地,田成方、路成线、喷灌柱纵横,处处都闪动着采收的身影。 拔葱、清泥、干叶、装袋……村民周小焕动作熟练。“我每天能采400公斤,按照每公斤4角钱算,能挣160多块的工钱。”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把自家土地流转出去种葱的同时,她还到田里务工拿第二份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周小焕干活的这块地,由来自广东的黄六承包。“我们在这一带承包了60亩地种香葱,目前有30亩已达到采收标准,冬季亩产超过2000公斤。”黄六表示,泸西的气候条件和土地资源非常适合种植香葱,1年可种4次。“每亩全年毛收入接近3万元,其中大部分用于支付土地流转和用工费用,带动作用明显。” 田间道路上,村民们把一袋袋香葱装进小货车运到县城。这些香葱将与其他地方采收的香葱一起被运往广东,贴上“云南香葱”标签,再远销国外。“泸西香葱品质好,广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特别是在广东形成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黄六说,看到香葱的商机后,和他一样来到泸西投资栽种香葱的广东老乡还有很多。 在泸西,除中枢镇外,香葱产业已覆盖白水、金马、旧城等乡镇,直接或间接带动13.8万群众,人年均增收6000多元。 本报记者 朱海 通讯员 罗宏伟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