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2月08日 星期六
第06版:观点视点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2月08日 星期六
云岭论坛
新登记创业者数量为何创新高

    易晖

    近年来,笔者常听到许多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人士吐槽生意不好做。但近日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信息显示,2019年昆明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61081户,同比增长10%,首次突破16万户,创历史新高。这个数字至少说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并不低,所谓“生意不好做”并非普遍现象。

    在笔者看来,昆明市去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大幅增长绝非偶然,是多重因素导致的结果。2019年是我省“营商环境提升年”,按照中央全面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的“六稳”工作要求,昆明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世界银行指标及上海等城市的先进经验,出台了《昆明市进一步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和《昆明市营商环境提升十大行动》。此外,自2019年1月上线运行的“一部手机办事通”,实现了“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目标,让广大商家和创业者切实感受到了政府办事效能和服务水平质的提升;而且,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的试点运行,也让全市开办企业的申请人均可享受到“只进一门、只对一窗、只用一网”的便捷高效服务……一系列的线上线下窗口服务质量提升措施,使得经营实体注册用户和办件量持续稳定增加,营商环境自是不断优化。

    去年,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挂牌成立,也有力地推动了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国际化的优良营商环境的建设进程。同时,《2019年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显示,昆明在全国的城市排位上升,与成都、杭州、重庆等15个城市一起,成为新一线城市,昆明的城市商业魅力跃升新的台阶,城市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提升。

    不过,在为昆明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创新高点赞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营商环境中的那一些痛点、堵点。比如:去年全国各地为落实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而擅自修建的建筑作出限期拆除的决定,开展了大规模“拆违”行动,昆明也不例外。违章建筑拆除固然符合依法治国理念,但“一刀切”式的“拆违”与营商环境提升背道而驰。许多小微企业在创业初期,只能在一些并不规范但成本较低的违章建筑或市场里“练摊”。有时一个区县拆除一个违章市场,意味着让数十户或百多户个体私营业主面临停业危机。因此,在“拆违”时,不能只顾执法而不顾营商环境和民生所需,应将主动服务意识融入监督管理之中。

    商家生意好不好,政府无法包办;营商环境好不好,政府应当负责。去年底,我省实施一项维护营商环境的“红黑榜”制度,其主要内容是聚焦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登记财产、电力、跨境贸易、政务服务等10项指标,引入第三方对全省各州(市)营商环境进行评价。前3名进入营商环境“红榜”,排后3名进入营商环境“黑榜”。评价结果与全省综合考评挂钩给予加分、扣分,对连续3次列入“黑榜”的州(市)进行约谈、问责。其中,昆明市的“红黑榜”制度规定:考评对象在营商环境方面,受到市委、市政府及以上单位通报批评的;发生负面舆情造成重大影响的;在国家以及省、市督查或明察暗访中导致昆明市被扣分的;所报送指标数据和相关证明材料造假的,该考评周期内直接列入“黑榜”。

    在商言商,商家对营商环境最敏感。类似“拆违”扩大化的行为,总会产生一定的“负面舆情”且会给一地的营商环境减分。“红黑榜”制度关乎舆情,势必对破坏营商环境的主体形成制约,从而释放市场活力,推动我省及昆明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数量不断增长,朝着“审批最少、流程最优、体制最顺、机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务最好、成本最低”的优质营商高地迈进。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