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渔村韵水墨,艺术小镇抒华章。”素有“苍洱风光第一镇”美誉的双廊,经过一段时间的重拳整治和艰难转型,如今实现凤凰涅槃、华丽蜕变。2019年9月,双廊被命名为“云南省特色小镇”。2019年接待游客212.4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9.04亿元,分别增长33.01%、47.25%。 “双廊始终秉持着独特的‘古朴、质朴、淳朴’,传承着别具特色的文化与艺术。”2月12日,大理市双廊古镇景区管理委员会党工委书记马晓瑜向记者介绍,围绕小而美、特而强的理念,以洱海保护为“根”,筑牢绿色生态防线;以规划布局为“纲”,精心描绘发展蓝图;以环境风貌为“形”,全面提升“颜值”“气质”,以“建管运”一体化为“骨”,推动持续健康发展;以文化艺术为“魂”,引领加速转型升级,进而使双廊闯出一条生态、文化和艺术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发展中既整合资源又兼顾各方,按照“政府+艺术家+企业+群众”的模式进行双廊艺术家的整体运营。建设中既注重高品质又保留原住民的乡土情趣,让田园气息中有城市化的服务保障,让城区式生活中有人间烟火与市井乡愁。 “科学提出双廊艺术小镇‘三步走’战略,立足双廊优美自然风光、浓郁白族风情和深厚艺术底蕴的特色优势,2020年以前创建为云南省级艺术小镇,2025年以前创建为国家级艺术小镇,2030年以前创建为国际级艺术小镇,擘画双廊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蓝图。”马晓瑜介绍,以“三个综合”做好双廊艺术小镇这篇大文章:综合要素,整合自然景观、本土文化、当地艺术家和艺术业态四大资源要素,走好融合之路;综合布局,围绕艺术、文化、旅游三大产业板块总体布局,打造艺术品牌;综合配套,健全复合性强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优化内外交通与慢行体系;完善医疗、教育、金融、康养等配套服务,建设智慧小镇,提升“软实力”、树立“新标杆”。 “展望新愿景,双廊要实现‘大、美、强’,向着世界一流的艺术小镇扬帆起航。”马晓瑜介绍,带动的商圈与产业链要画大圆,未来要东拓至鸡足山景区,西环洱海一周,南伸至海东,北联周边县市,并且融入滇西大环线使示范效果、引擎效应“变大”。山景海景互为映衬,不仅有山下海景小轩窗,还要将伙山一线的山景大花园开发好,实现山水互动、鱼鸟相恋,让全域大环境、大景观“变美”。不局限于现有的客栈餐饮等旅游产业,更要引入安缦等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入驻,带动更多类型产业和更高规格的产业助力发展。引入国家级、世界级的艺术家和文化产业,提升双廊的品牌与格局,让实力、魅力“变强”。 双廊,这个千年古渔村,昔日“扬帆提网凌波去,披霞枕浪满舱归”的日子已经远去。一个艺术与自然、古朴与现代交织融合的“新双廊”正在焕发新的活力和光芒。马晓瑜说:“要使双廊从乡镇的名称逐步演绎成美景与艺术融合的名片。今后将围绕美景去精雕细刻,围绕艺术去培植升华,围绕产业去招鸾引凤。使往来其间生活其中的人们,尽可观山望海,揽风拂花;徜徉市井,徘徊繁华。” 本报记者 庄俊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