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务工?先看看岗位呗!”2月8日以来,为确保农村劳务输出顺利开展,永平县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传播等渠道“送岗进村”,首批提供了11家人力资源公司、32家企业的1.6万个岗位信息。 “有就业意愿的人员可通过电话向公司(企业)报名,也可向村委会(社区)报名。”永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字明表示,从去年12月开始就摸排各地就业情况,从往年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转向全县所有居民户。 永平县建立健全“三网”制度,促进转移就业工作扎实有效。县人社部门、企业、乡镇、村多方联动,实行“网格化布局”,提供动态化管理服务。在县内,以一家劳务服务基地为平台,建立健全乡镇劳务服务工作站、村劳务服务工作点;在省内,联合一家公司成立了昆明工作站;在省外,联合3家公司成立了北京、上海、东莞工作站。永平县还依托相关企业、省内外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机构,实行“网络化建站”,对劳动力资源进行网络化管理。在省外,3个工作站辐射周边17个省市。在省内,昆明工作站辐射周边4个省区市;在县内,有1个劳务服务基地、7个乡镇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站、75个村(社区)转移就业服务工作点。同时,永平县整合资源,在每个工作站聘用1至2名公益性岗位兼职人员,配办1套办公电脑设备,实行“网络员服务”,对资源数据库进行动态化、网络化管理。 通过对全县59415户居民摸底排查,永平县精准掌握了劳动力就业情况,对求职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种植、养殖、建筑、服务、手工“五大系列技能”培训,努力实现“零技能家庭清零”。对成建制转移输出到同一企业的务工人员,按不同类别给予500元或200元的交通补助。通过张贴《政策宣传挂历》、开通求职专线电话、点对点输送、人对人帮扶等方式,努力实现“零就业家庭清零”。 “如今,我县建立了零技能家庭、零就业家庭台账,要努力实现‘一户一人一技一从业’的目标。”永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吴天雄介绍,春节前,县外务工返乡10487人。截至2月17日,零散外出务工2876人。预计还将有8500人左右前往县外务工。 本报记者 庄俊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