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压力转化为动力 《人民日报》: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有两种经济现象值得关注。一方面是线下消费旺季转淡,特别是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酒店餐饮和影视娱乐等服务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另一方面则是线上消费、线上娱乐、线上教育日益火爆,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得更加壮大。两相对比,可见需要辩证看待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疫情固然会造成短期冲击,但我们也能把压力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动力。订单压力巨大,倒逼以往各自为战的上下游企业加快形成基于物联网的跨地域产业联盟;传统消费下滑,倒逼餐饮企业发力线上订餐,培育社区消费新增长点;既有销路受阻,倒逼更多果农、菜农拥抱电子商务,拓宽产品销路……挑战不少,但应对挑战的办法更多。补短板、强弱项、抓机遇,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的中国经济定能履险如夷。 鼓励企业探索“智能化+工业” 《经济日报》: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生命健康造成了危害,也给我国经济运行带来了影响。对此,要做好“两条线”作战的准备。“一条线”是抗击疫情前线,防控阻击疫情进一步蔓延;“另一条线”是经济发展前线,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两条线”都很重要,互为支撑。对于生产企业,可以鼓励“智能化+工业”的模式开展创新。首先,一些高技术产业、能源行业、化工行业等已经部分利用机器人取代人工,实现了无人生产工厂。其次,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改造生产线,实现停工不停产。最后,打造企业智能化运作,鼓励人工智能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人工智能在产业链上下游应用,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智能化运作。 本报记者 易晖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