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村里有活动要记得通知我。”隆阳区丙麻乡上庙村贫困户杨朝文兑换完商品后,总不忘跟村干部“提醒”一声。经过几次兑换商品后,杨朝文变得越来越积极:“兑换越多说明我做得越多,而且都是为自己做。” 去年初,丙麻乡在深度贫困村上庙村和老南村推行“爱心超市”试点运行,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勤劳致富、环境美化、就学扶志五个方面作为评分的主要依据,向全村农户特别是贫困户实行积分兑换制度,用定额的积分兑换“爱心超市”里相应的商品,从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脱贫攻坚汇聚力量。 在“爱心超市”兑换机制的影响和带动下,去年7月,杨朝文决定再次将自家已改造但外观风貌相对较差的房子进行二次提升。说干就干,杨朝文约着女婿一鼓作气将二楼围合,一楼天花板、院场挡墙、花台和围墙都做了改善,原本简陋破旧的家整理后变得干净整洁。作为人居环境提升户,他家获得10000元补助,自己仅支付了8000元。从那以后,杨朝文家每个月的卫生考核都能获得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积分。 “‘爱心超市’把群众的主观能动性进行量化,让收获和改变都看得见,自觉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自我脱贫的干劲也越来越足。”上庙村第一书记李文庄说,丙麻乡“爱心超市”有力提振了群众参与脱贫、主动脱贫的“精气神”,成为组织动员有力量、群众参与有意愿、脱贫致富有成效的“新实践”。 本报记者 杨艳鹏 通讯员 贺小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