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3月21日 星期六
第08版:美丽昭通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3月21日 星期六
基层发现
有序转移就业 稳定增收渠道
——永善县全力推进就业扶贫组织化工作侧记

    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永善县坚持“党委领航把全局、支部领路聚合力、党员领头作示范”的工作思路,把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组织化程度化作为就业扶贫、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围绕“应转尽转、转得出去、稳得下来”的目标,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社牵头、部门和乡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全县6.55万劳动力高度组织有序输出,稳定和巩固了群众增收渠道。

    党建引领定靶向 充分就业稳脱贫

    永善地处乌蒙山片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全县23.02万劳动力中,贫困劳动力9.73万人,常年外出务工17.56万人,占全县劳动力的76.28%,务工收入成为农村家庭的重要支撑。

    面对疫情带来的影响,如何保障全县17.56万外出务工人员充分就业,巩固脱贫成果?永善县以问题为靶心,围绕党委领航把全局、支部领路聚合力、党员领头作示范工作思路,重点在“把全局、聚合力、作示范”上作文章,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党委领航把全局。该县坚持把加强党的领导贯穿就业扶贫全过程,“一把手”常态化研究推动,签订目标责任书,压实县乡村责任,坚持“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实行挂牌督战,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社牵头、部门和乡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支部领路聚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建159个就业服务工作站,充实155名村级就业扶贫业务员,明确2871个村民小组长兼任就业扶贫信息员,扎实抓好意愿排查、政策宣传、就业培训、转移输出等。去年以来,共开展培训149期,发放宣传手册28万余份。

    党员领头作示范。全县广大党员带头宣传政策、推荐岗位、护送群众外出务工。2019年,全县5396名党员带领1.65万名群众外出就业,年实现务工收入4.38亿元。

    供需对接畅渠道 技能培训强素质

    3月4日,在永善县桐堡易迁安置点、悦然庄广场,“千场招聘进千村”专场招聘会上,来自浙江嘉兴、桐乡,广东深圳等地的20余家企业带来多个岗位,吸引了500余名求职群众前往参与。

    “党委、政府想得太周到了,组织企业到家门口开办专场招聘会,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外出挣钱。”刚刚找到工作岗位的溪洛渡镇居民梁逸晨高兴地说。

    贫困群众就业困难,很多时候是用人单位与贫困群众之间缺少有效的信息对接渠道。对此,永善县采取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全面摸清劳动力就业意愿的同时,充分依托永善驻东莞、中山、杭州等人力资源服务站和劳务公司力量,广泛收集推送岗位信息,协调组织企业参与“千场招聘进千村”活动,实现供需精准对接。今年以来,协调企业701家,提供岗位9万余个,其中有意愿就业5.93万人。

    “市场需要什么,培训就开展什么。”为帮助企业招聘到适合的务工人员,永善县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借助中国建材集团、浙江柑橘学院、云南劳服集团等资源,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同步抓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仅2019年,全县就完成各类培训3.59万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2.21万人次;2020年,计划开展各类培训3.29万人次,其中贫困劳动力1.18万人次。

    东西协作搭平台 辐射带动促发展

    3月6日,永善县15个乡镇的1993名外出务工人员陆续抵达昭通市客运站和永善县客运站,踏上了到广东、浙江等地返岗务工的旅程。

    2019年以来,永善县认真落实“1+8”东西部扶贫协作协议,加强与协作地党委和政府劳务合作,全力做好岗位收集、技能培训、劳务维权、走访慰问等工作。联合中山市小榄组团镇区出台10条激励措施,对稳岗3个月以上的贫困劳动力,每人每年最高可获得1000元交通补贴、11000元稳岗补贴,并可申请3个月社保个人缴费补贴;对新带动贫困劳动力到中山稳定就业的,转移1人最高可获得800元劳务经纪人补贴。2019年以来,转移贫困劳动力2899人,兑现稳岗补贴1614.88万元,实现人均增收7000余元。2020年,县级稳岗补贴将从每月800元提高到1000元,并可获得最高1500元的一次性奖励。

    永善县先后与浙江、湖南、重庆等省市的18个县(市、区)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制定出台交通补贴、稳岗补贴等政策,深化劳务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在此基础上,携手浙江省长兴县出台劳务输出奖补政策,对稳岗3个月以上的永善籍贫困劳动力,发放稳岗补贴3000元,确保务工人员有序返岗、稳定就业。截至3月15日,通过“稳岗服务就业一批、转移输出一批、县内岗位吸纳一批、开发公益公服岗托底安置一批”措施,累计完成就业17.56万人,其中通过驻外人力资源服务站实现稳岗就业6万人;通过包机、包列、包车等组织化方式,完成春节返乡人员县外转移6.55万人;制定出台援企稳岗政策,深挖县域企业、重点项目、扶贫车间、春耕生产等用工潜能,实现县内就业4.43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91万人;对“一有两无”(有劳动力、无法离乡、无业可扶)零就业家庭,按照“一户一人”原则,开发公益公服岗位托底安置5800人就业。

    本报记者 蔡侯友

    通讯员 罗炜 黄桦 袁永国 苏忠武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