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辉 微信平台日前正式开通全国医保电子凭证领取,用户可通过微信激活医保电子凭证,未来医保码即可全国使用,看病买药实现“一码通行、无卡就医”。 据了解,医保电子凭证是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中参保人的唯一标识,是参保人一人一码的医保电子身份凭证。参保人可通过医保电子凭证实现身份认证和授权、医保扫码支付、诊间结算、互联网医院慢病续方结算、医保查询等多场景使用。 事实上,此前在支付宝以及各银行App上,用户已经可以很方便地申领自己的医保卡电子凭证,很多城市医保部门也在线下医院、药店等场景开通了医保扫码结算系统。人们可以不用携带实体医保卡而使用电子医保卡进行快速结算。特别是在疫情期间,这种“无接触”结算方式更显优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前这些电子医保卡的申领都是各地医保部门自行开通的地方医保凭证或者说是“城市码”,而此次微信平台正式开通的则是“全国版”电子凭证,这可以视为“地方军”的“升级版”。 这绝不止是技术上的一次进步,它更可以视为是未来实现医保全国“一卡通”的重要升级。众所周知,全国各地医疗资源的分布并不平均,加之还有人员等要素大流动,所以到参保地以外的医疗机构就医以及在外地的药房买药可能是经常发生的情形。然而过去由于各地医保不能“通保通兑”,导致人们在外地就医后还要返回参保地审核报销,这无疑给参保人带来诸多不便,也影响到了医保“应保尽保”“应报快报”的兑现效率。 医保全国“一卡通”乃是所有参保人的期盼,也是医保工作的改进提升方向。我们看到,此前医保部门为实现这一目标一直都在努力。去年10月份,国家医疗保障局下发《关于印发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等信息业务编码规则和方法的通知》,宣布15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已全部制定完成,预计到2020年,国家医保局将实现15项信息业务编码标准的落地使用,届时实现全国医保系统和各业务环节的“一码通”。 如果说全国医保定点医疗机构信息业务编制标准统一是实现全国“通保通兑”的一个基石,那么而今“全国版”电子医保码的面世则是真正在为全国“一卡通”热身。种种迹象和信号都表明,离“通保通兑”和“一卡通”已经不远了。 仅就目前来说,医保电子凭证“全国码”的上线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据介绍,此次医保电子凭证面向全国开通后,将覆盖全国13.5亿参保人。参保人可凭借医保电子凭证实现无卡就医,扫码即可完成建档、挂号、缴费、取药等就医环节,减少窗口排队、反复跑腿现象。据统计,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后,患者平均节省医院就医等待时间43.6分钟,大幅度缩短就医时间。 这仅仅只是开始,待真正实现医保“全国通”之后,它所带来的便民、利医和节约高效等利好,将更加引人瞩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