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3月29日 星期日
第07版:生态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3月29日 星期日
视点
节水亲水爱水 共建幸福河湖


    本报记者 浦美玲 文/图

    连续4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9亿立方米以内

    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0.3%

    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届“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三届“中国水周”。今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日前,昆明市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取水用户、市民河长、媒体代表共聚一堂,交流探讨,营造全社会节水护水亲水爱水、建设幸福河湖的氛围。

    “让我们节约每一滴水、保护每一滴水,为建设幸福河湖、美丽春城共同努力。”3月22日“世界水日”当天,昆明市水务局、昆明市节水办通过线上宣传向广大市民倡议。市民纷纷响应,点亮爱心,积极转发。

    日前,昆明市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取水用户、市民河长、媒体代表共聚一堂,交流探讨,营造全社会节水护水亲水爱水、建设幸福河湖的氛围。大家建议,昆明是一座临水而居、因水而兴的城市,也是一座缺水型城市,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路上,需要用底线思维、超前思维、创新思维科学筹谋,分步实施,实现全力治水、有效护水、全面节水、全民爱水。

    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

    位于长江、珠江、红河流域分水岭地带的昆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2.0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914立方米;昆明主城所在的滇池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5.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00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的10%。

    雨季洪涝,旱季缺水,是昆明的特点。“这是因为受降雨量年际变化和地形影响,水旱灾害交替发生,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常呈现季节性、区域性缺水,供需矛盾突出。”座谈会上,昆明市水务局副局长、市节水办主任熊国志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同时还存在用水方式粗放、利用效率低下,水资源短缺与用水浪费并存,水污染严重、水生态恶化等问题。

    立足市情水情解决水的问题,昆明市全面落实建设“幸福河”的总体目标,“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将水资源节约保护贯穿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全过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科学谋划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促进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相统一。“十三五”以来,全市坚持“量水发展、以水定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持续巩固提升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市用水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用水效率不断提高,水功能区水质得到改善。

    连续4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9亿立方米以内

    昆明市严格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刚性约束,即严控用水总量,连续4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9亿立方米以内,远低于33.88亿立方米的规划控制目标要求;严管用水强度,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2019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34立方米/万元,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取水量36立方米/万元,较2015年分别下降37.04%、23.4%,主城区均低于全国平均值的50%以上;严格节水标准,在全省率先制定昆明市“饮料制造业”等6个行业用水定额地方标准。

    节水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昆明市推动用水方式向节约集约转变,提高各领域各行业用水效率。积极推进用水效率“领跑者”引领行动,建设一批节水型企业,大力推广工业通用节水工艺和技术,鼓励产业园区统一供水、废水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3%。加快城乡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改造老旧供水管网45千米,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9.89%;全面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达100%;开展企业(单位)水平衡测试和节水型载体建设,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覆盖率分别为18.01%、13.82%、13.9%,推进机关、学校、医院、宾馆、家庭等节水。

    昆明市还积极推进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昆明中心城区已建成14座集中式再生水处理厂和2个二级加压泵站,558座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370个雨水综合利用设施,再生水利用率达73.7%(含河道生态环境用水)。

    走出人水和谐共生之路

    连日来,人们纷纷走近滇池、步入湿地,赏滇池美景,寻春日风光。“水在变清,景在变美,我们也要从我做起,保护生态,爱护环境。”海东湿地内,几位前来游玩的市民捡起掉在地上的垃圾。

    只有在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之上,才能走出人水和谐共生之路。

    为加强水环境治理、推进水生态保护、优化水资源配置,昆明市在深化河(湖)长制中,全面建立“四级河长五级治理”体系,规范职责,明确标准,形成河(湖)长制工作合力。在全省率先建成河长制信息化平台,探索建立河湖网格化管理机制,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在滇池流域、螳螂川—普渡河、牛栏江流域建成87个水质自动监测站,促进流域水环境改善。

    昆明市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连通江河湖库水系,加强云龙、松华坝、清水海等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保护,开展系统综合治理,完善主城饮用水源区生态补偿制度,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同时,开展长江保护行动攻坚战,全面推进滇池、牛栏江、普渡河、南盘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今年城市建成区20%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的目标要求。2019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水质状况由重度污染转为轻度污染,阳宗海水质为Ⅲ类,全市水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下一步,昆明市将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从“全面节水、合理分水、管住用水、科学调水、系统治水”5个方面,切实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节约保护工作。

    提前部署做好旱情应对工作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20日,全市库塘蓄水11.09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0.3亿立方米、少3%,比历史同期减少0.21亿立方米、少2%。主城供水水源“七库一站”蓄水3.95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减少1.69亿立方米、少30%。目前,晋宁区、西山区8270人、321头大牲畜饮水困难,西山区、石林彝族自治县4335亩农作物受轻旱。

    熊国志介绍,针对去年降雨偏少,库塘蓄水不足,春末夏初旱情偏重的情况,昆明市将加强旱情监测预报,分级开展供需水平衡动态分析,科学制定供用水计划,统筹安排好当前和后期抗旱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全力保障城乡生产生活用水。制定雨季前城市供水保障措施方案,加快牛栏江—滇池补水瀑布公园和上对龙提水2件城市应急供水工程建设,加强水资源调度,发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应急供水功能,适时取用牛栏江水源,确保城市应急供水工程按时完工,保证雨季前城市供水安全,减缓滇中引水通水前城市供水安全压力。同时,提早谋划汛前准备工作,全力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各项工作。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