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4月14日 星期二
第03版:要 闻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4月14日 星期二
泸水市就业培训助搬迁群众增收——
母女同班学艺忙

    清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职教中心云南一鹤服饰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里,41名搬迁群众身着迷彩服,聚集在缝纫机前,跟着师傅学习缝纫技术。

    来自泸水市火烧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搬迁村民乔义花,手脚并用,理边、对折、缝制,不到一分钟就缝好了一个衣领。另一架缝纫机旁,乔义花的母亲也没有停歇,一边听师傅讲解,一边动手试制。

    2019年底,乔义花一家7口从泸水市称杆乡高山村寨搬迁到火烧坝安置点。父亲回老家管理林地,一个弟弟去广东打工,乔义花和母亲留在安置点,照顾爷爷、奶奶和年幼的弟弟。

    泸水市与一鹤公司合作,在怒江职教中心成立培训、生产为一体的服装扶贫车间,就近为搬迁群众,特别是留守妇女提供工作岗位,让她们有活干、有收入,安心生活。

    看到驻点工作队员在微信群里发布的举办缝纫技术培训班信息后,乔义花就拉上妈妈一起参加培训。乔义花说,培训点离安置点近,母女俩学艺顾家两不误。得知母亲不会说汉话,公司特意把她们的工位安排在一起,让乔义花带母亲学习。

    “参加培训一个月后,学员如果拿到合格证,就可以马上到公司的服装车间上班。”一鹤公司负责人蒋益炯说,工厂已于3月8日复工复产,许多搬迁户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针对搬迁群众手艺少、就业门路窄的实际,泸水市一手抓疫情精准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和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在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外出务工的同时,举办保安、保洁、餐饮、缝纫等实用技术培训,引导搬迁群众到安置点附近的企业、工地和扶贫车间就业增收。

    “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但就业培训和外出务工工作仍然有序进行,目前到广东务工的人员达3800多人。”泸水市人社局劳动就业服务局局长熊利胜说,通过持续深入的宣传动员,搬迁群众大多意识到掌握一技之长的重要性,纷纷报名参加各类就业培训,通过开餐馆、便利店、跑运输等方式逐渐融入安置点这个大家庭,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

    本报记者 李寿华 通讯员 熊长旺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