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 《人民日报》:结合疫情防控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不是简单的清扫卫生,而需要从人居环境、饮食习惯、社会心理健康、公共卫生设施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推广普及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打牢人民身体健康的底子,才能增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爱国卫生运动的成功实践,是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集中体现,也是深刻把握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必然结果。医疗健康服务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细微抓起、从基础抓起,有助于关口前移,减少疾病发生。爱国卫生运动坚持以人为本的卫生发展观和预防为主的方法论,以基层社区卫生环境整治为重点,把群众的参与性和防治的科学性有机统一起来,可以用较低的成本实现较高的健康绩效。从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看,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互相叠加,广大群众仍然面临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在此背景下,大力弘扬爱国卫生运动的优良传统,对于改善我国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全民健康文明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需要加强学生劳动教育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近日,中央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以学习成绩为主要评价指标的应试教育模式主导下,大部分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文化课学习上,少部分学生沉溺于电子游戏而无法自拔,还有一些学生倚靠家长提供的优越物质条件坐享其成。哪怕是农村孩子,很多也不知道他们吃的各种食物是怎么来的,更说不出各种农具的准确名称。怎么办?回归“劳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对于成长在乡村的学生来说,可以聘请熟悉乡村的能人、掌握乡村传统技艺的工匠,担任乡村学校劳动教育导师,带领学生们参与农业生产实践,系统讲述乡村濒临失传的技艺。对于城市学生不了解农村生活,农村学生不了解城市的情况,可利用周末或寒暑假推进城乡校际互动,开展城市和乡村学校“结对子”活动,让城里学生深度参与农村的生产与生活实践,感受传统乡村魅力;让乡村的学生体验现代都市文明,从而消弭城乡分割,加速城乡的互动与融合。 本报记者 易晖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