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5月09日 星期六
第08版:专题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5月09日 星期六
致富故事
一份土地四份收入

    当记者来到云龙县关坪乡自新村云龙县丰农公司百草园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时,基地管理员字文清正带领着十多人在紫丹参示范地里除草。

    “百草园规划面积100亩,培育100个左右道地中药材品种,为云龙县推广种植中药材遴选适宜种植的优良品种,承担龙党参、滇重楼、红梅红花椒、欧李等中药材品种的试验种植县级科技项目。基地建设投入335万元,育苗和种植了红梅红花椒、重楼、附子、黄草乌、云当归、黄精、黑枸杞、白芨、龙党参等近百个品种。”云龙县关坪乡党委书记杨振武介绍,百草园基地集科研、教学、培训、试验、示范、种苗繁育、体验观光为一体,为云龙中药材产业发展搭建社会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优质的中药材种苗和种植技术服务,为产业扶贫、山区群众致富增收助力。

    “2016年到现在,我天天在这里,看到百草园里各种中药育苗长起来,我感到很开心。”字文清老人自建基地时就积极参与,基地建好后,一直管理至今,他对百草园有着独特的情感。他说:“这个基地给我们云龙老百姓带来了务工、土地流转、农资销售、带动种植四笔收入。”

    记者了解到,百草园基地自2016年建成以来,每年吸纳基地周边群众到基地做工的有200多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3户86人,年支付农民工工资250多万元,支付土地流转费8万元,支付农家肥等资金15万元。经过4年的不断推广,当前基地覆盖带动全县11个乡镇38个村种植龙党参等中药材,带动农户1260户,有效地助力产业扶贫和脱贫攻坚。

    “现在已经形成‘百草园’模式了,我们还想继续扩大规模和招商引资到关坪乡来按照这个模式大力发展。”杨振武介绍,让“百草园”发展模式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让老百姓致富增收有保障。

    本报记者 博达 通讯员 毛廷沛 周瑜洁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