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阳光明媚,万木葱郁。 茨开镇丹珠村委会打所村民小组约哈斯李中蜂养殖基地里,分散摆放着100多个木制蜂箱,轻盈的蜜蜂成群结队,进进出出,采花酿蜜。 合作社理事长李春平和社员们头戴防蜇帽和手套,在蜂场里忙前忙后。“夏季中午气温较高,我们给蜂箱通风,帮助蜂群降温散热,对提高蜂群采蜜的积极性很有好处。”李春平说,打所生态环境好,植被覆盖率高,到处是草果、灌木丛,有得天独厚的养蜂条件。 两年前,李春平在养蜂专家指导下,在村里搞起了中华蜂养殖,并成立专业合作社,建成4个标准蜂场,养殖中华蜂497箱,仅一年的蜂蜜收入就达20多万元。“今年,我们计划新建标准中蜂蜂场16个,争取最终建成100个标准蜂场,蜂蜜产量可达3.5万多公斤。带动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共同致富。”李春平说。 捧当乡闪当村吉木登村民小组养蜂培训点,珠海市派驻养蜂技术人员正在给村民教授养蜂管理技术。去年,珠海市向怒江州派驻了100多名珠海养蜂人,培训了2000多名怒江养蜂人。 2019年,珠海市投入帮扶资金3000多万元,向怒江187个养殖点赠送1.8万余箱蜜蜂,开展科学驯化养蜂技术培训,并由珠海市何伯公司以保底价收购,怒江州很多山区贫困群众依靠养蜂,收入倍增,迈上脱贫致富路。 “我们鲁掌镇山谷中,到处都是花,蜜源充足,蜂蜜质量好,销路不用愁。”泸水市鲁掌镇中蜂养殖专业户密建辉说,这几年,他驯化、培育了野生中华蜂140余箱,还种植了蜜源作物50亩,一年收入10多万元,日子过得比蜜还甜。 脱贫攻坚战中,怒江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实施“怒江花谷”建设,为发展养蜂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怒江各族人民依山脱贫、依林致富,日子越过越“甜蜜”。 2019年底,怒江州中蜂养殖规模达6万箱,蜜蜂养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正成为山区贫困群众的一项富民新产业。本报记者 李寿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