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6月11日 星期四
第03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接续奋斗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6月11日 星期四
搬离大山过上新生活

    伴着骄阳,迎着轻风,阿塔登村的傈僳族群众正在山间陡坡地进行坡改梯。

    “3600亩坡改梯项目就要完成了,‘三跑地’变成‘三保田’,到时候栽种木瓜,搬迁群众又有一个增收来源了。” 阿塔登村党支部书记和耀权说。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兔峨乡阿塔登村,坐落在澜沧江干热河谷高山上。阿塔登、老普章、阿么章等10个村民小组,散落于大山深处的各个山脊之中。因地势陡峭、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身脱贫难度大而被称之为“刀尖上的村庄”。

    阿塔登村有638户2054人,80%以上的住房为人畜混居的土坯房、杈杈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031元。孩子上学、回家都要走几个小时陡峭的山路,是兰坪县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深度贫困地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兰坪县委书记、县长多次到阿塔登村蹲点调研,深入了解村情、贫情,制定脱贫方案。

    “不搬离高山,阿塔登村就难以改变与陡坡相伴、种包谷谋生的境况。特别是教育、住房、饮水、基本医疗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兰坪县委副书记、县长刘雪松说。

    2016年,兰坪县加大投资,建设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对阿塔登实施整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

    “搬新家喽,住新房喽,告别土坯屋、杈杈房,搬进漂亮平顶房,舒舒服服过日子。共产党的政策好,党的恩情说不完……”2017年12月20日,阿塔登村老普章村民小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鞭炮声声,喜气洋洋。当天,阿塔登首批37户117名群众搬离大山,乔迁新居,圆了多年的“安居梦”。

    走进阿塔登村的每个搬迁点,一排排整洁漂亮的安居房依山就势,掩映在青山绿树中。太阳能路灯、学校、标准化卫生室一应俱全。水泥路连接各家各户,绿化带花草摇曳,一派生机勃勃的新农村景象。

    52岁的村民和龙义搬迁后,与妻子到广东、浙江打工,供两个孩子读书。如今,女儿考上了大学,儿子在上初三,一家人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在山上,一年到头也挣不到多少钱。娃娃们也没有前途,会跟着一辈子受苦。”和龙义说,搬下山来,眼界变宽了,生活方式改变了。自己在外打工两个月的工资,就抵得上在老家一年的收入。

    搬出来,只是开始,富起来,才是目的。

    和耀权告诉记者,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在引导搬迁群众融入新生活,同时,扎实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的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等工作,引导村民将原住地土地流转、入股合作社发展种植养殖业,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让搬迁户有活干、有收入,逐步能致富。

    “搬下大山天地宽。村里1280名劳动力中,就有860人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已成为搬迁群众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和耀权说,党的易地扶贫搬迁好政策,让阿塔登村彻底告别了极端贫困的生活,达到了村出列、户脱贫的标准。

    本报记者 李寿华  通讯员 肖丽梅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