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部
2020年06月13日 星期六
第03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接续奋斗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版面导航

第01版

第02版

第03版

第04版

第05版

第06版

第07版

第08版
2020年06月13日 星期六
点绿成金助脱贫

    初夏时节,走进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思茅松林下三七基地,绿油油的三七苗长势喜人,基地管理人员朱相林正带着院士指导班学员们给每一块三七基地搭建拱棚,为雨季来临的种植管理做准备。这些学员大多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林下三七种植的产业前景让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依托丰富的思茅松人工林地资源,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团队在澜沧县开展林下有机三七种植试验3910亩,价格高出市场上普通三七原料5倍以上,一亩收入高达10万多元。曾经闲置的林地资源摇身一变成了价值不菲的增收财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普洱市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生态产业、壮大生态经济,在脱贫攻坚中积极探索实践生态扶贫创新模式。

    普洱市实行生态效益与脱贫效果并重的“四结合”措施,即把发展绿色生态产业、生态保护工程、实施生态补偿、开发生态岗位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从靠山吃山到爱山护山,再到如今育山富民的生态扶贫路子。

    绿色产业成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绿色银行”,普洱市初步建成了特色生物产业、清洁能源、现代林产业、休闲度假养生4大绿色产业基地。全市1665个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5.79万户58.58万人发展产业脱贫。全市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4.85亿元,选聘1.5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生态护林员,人均年收入9200元。

    普洱市还启动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市财政投入3亿多元资金,建设36个安置点,把近2000户8000多人迁出了生态功能区。同时,将生态移民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有机结合,整合投入资金46.3亿元,实施了2万多户8万多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生态环保与绿色发展双赢。

    本报记者 沈浩

底部
新闻爆料热线:0871-4160447 4156165 手机彩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6667803 短信爆料请发内容至:1065856699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YearPh-MonthPh-DayPh HourPh:MinutePh:SecondPh
云南网 滇ICP备08000875  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4-20030004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