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季征) 近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大样本恒星演化团组吴优博士等人对热亚矮星与中子星双星系统进行研究,得到了银河系中这类系统的统计性质,并分析了它们在观测上被找到的可能性。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杂志《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上。 热亚矮星是一类特殊的天体,它是由一个中心燃烧的氦核和很薄的氢壳层构成的恒星。双星演化理论预言了热亚矮星与中子星双星的存在,但是至今观测上一直没找到这样的系统。 研究人员构建了热亚矮星与中子星双星的形成模型,并通过双星星族合成方法研究了它们在银河系中的数目、诞生率、引力波辐射强度等。通过模型研究发现,热亚矮星与中子星双星的形成经历了2次物质转移阶段,在银河系内的数目为7000个至2.1万个,占银河系全部热亚矮星双星的0.3%到0.5%。大约有100个至300个通过公共包层通道形成的短周期系统可以作为潜在的引力波源,在未来有望被观测到。该研究对目前一些观测项目具有指导意义。
|